前不久,有关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设计师在上海公然辱华事件,引发了国人极大愤慨,一时,有关奢侈品的话题也引发人们的关注。近日,一则来自环球网的消息引起了笔者注意。这则消息披露,来自咨询公司贝恩与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报告称,奢侈品品牌将更加不得不在中国市场努力吸引当地消费者,因为预计到2025年时,中国市场将占近半数的奢侈品销售。而且届时,中国消费者的50%奢侈品购物将发生在中国内地。
看后不免大吃一惊。虽然笔者不是奢侈品的消费者,但是对消费领域里的有关商品还是很关注的。平时在逛各大购物中心时,也有时会驻足观看那些珠光宝气的奢侈品,不免为人类的巧夺天工而惊叹。
如今,人们生活提高了,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之后,很多人把消费锁定在了奢侈品,本来也无可厚非,何况奢侈品的生产与销售也会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
然而,凡事都有个限度。我们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奢侈品的半壁江山竟然在不久的将来靠我们来支撑,这不免令人瞠目结舌。这些年,笔者也陆续走访了一些发达国家,也到过不少美轮美奂的购物中心。也接触过不少当地民众。不过笔者发现,人们穿着几乎都很朴素,不大讲究名牌,只要是舒适就可以了。这同笔者在国内见到的某些新贵和时尚达人,满身的珠光宝气、名牌遍及全身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如今中国人境内奢侈品销售额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整体销售额达到1420亿元人民币,增速20%。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买走了全球1/4的奢侈品,与此同时,还有急剧增长的富裕家庭,也纷纷加入到奢侈品消费的行列中。
对眼下的中国成了全球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国度,笔者不知一般的国人该如是想?反正,这奢侈品离靠工资吃饭的平头百姓有十万八千里那么遥远。
眼下有关豪华、奢侈品、极品消费的消息与故事不时地从各种传媒中纷至沓来地跃入我们的眼帘。享受极品消费似乎成了所谓成功人士的专利。笔者见过不少豪华商厦,平时几乎见不到什么顾客,然而一到节假日就熙熙攘攘了。买者几乎都是开车而来,在令人瞠目的价格中,很多人轻松地买走了很多令人眼晕的豪华商品。
不可否认,眼下夸富、比富、斗富已成了一些富人和准富人日常的行为准则。而以高档奢侈品去全副武装自己,正是满足了某些人的畸形心态。膨胀起来的奢侈品消费,当然会拉动消费生活,但是这种炫富的社会风气还是会加大贫富差距,也会助长国人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的陋习。因此,笔者以为公众对这股奢侈品消费的热潮还应持谨慎态度。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