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走好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发布会——“数说北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闻发布会获悉,40年来,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从百元到千元再到万元的跨越式增长,其中城镇居民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2406元,是1978年的170.8倍。
2017年人均GDP接近13万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庞江倩介绍,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41.2倍,年均增长10%。“十二五”以来,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增速保持在6.5%-7%的区间。
改革开放之初,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08.8亿元,1994年达到1145.3亿元,从百亿元提高到千亿元用了16年时间;从千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万亿元只用了13年,此后用了6年时间,在2013年超过2万亿元,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14.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3万元。1978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57元,1994年超过1万元,2014年突破10万元。2017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994元,与1978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4%。
城镇居民收入从365元升到6.2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收入跟着经济水平发展水涨船高,随着改革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于1986年和1988年突破千元大关,2000年和2008年分别突破万元,2014年和2015年分别突破2万元和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65元攀升到2017年的6.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仅仅只有225元攀升至2017年的2.4万元。
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23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406元,是1978年的170.8倍,年均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240元,是1978年的107.8倍,年均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6.8%。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总设计师、新闻发言人方晓丹介绍,北京居民收入增速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千元至万元用了14年,从万元至5万元用了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千元至万元用了20年,从万元至2万元用了6年。从1992年到2007年,北京市每年为离退休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而且增加的数额逐年加大。2017年职工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2000元/月、1292元/月和900元/月,比1996年分别提高6.4倍、5.8倍和4.3倍。
中等收入群体扩大,“橄榄形”收入结构逐步形成。2017年,本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8万元的家庭占比超过6成以上,比2011年扩大2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平均线以上的家庭比重超过4成,比2011年扩大1.2个百分点。
1978年以来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近四成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阶段发展重心不同,北京的需求结构经历了从消费投资交替主导、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到消费主导的变化。到2007年,北京消费率超过投资率,标志着北京经济增长由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向消费趋于主导过渡。近10年消费率不断提高,2017年达到60.1%,高于投资率2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7年,全市实现市场总消费额23789亿元,其中实现服务性消费额12213.6亿元,占市场总消费的比重达到51.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75.4亿元,是1978年的262倍,年均增长15.3%。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网络购物等相继出现,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对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增强。
居民消费结构全面优化升级。用于满足基本生活的生存型消费支出比例快速下降,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发展型消费支出比例不断上升。2017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19.8%和24.7%,分别比1978年降低38.9个和38.5个百分点,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1.8%和30.5%,比1998年分别提高7.7个和 6.2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