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品茶袁家村 关中风情尽在不言中
华清池怀古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茶袁家村 关中风情尽在不言中

 

到陕西旅游,陕西的朋友告诉我,最好去一趟袁家村。我问袁家村有什么特色。朋友说,那是关中文化、关中民俗的“体验地”,袁家村2014年就获得“中国十大美丽乡村”称号。我慕名走进了袁家村。

袁家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面的九嵕山下,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我从南门进去,寻找最能体现关中文化、关中民俗的点。走在熙熙攘攘的古街上,关中各种小吃琳琅满目,这些小吃,虽然是关中文化的一部份,但我感到很难体验到我想要的东西。游了一会儿,我感到嗓子在冒烟,买瓶矿泉水解渴吧,我心里想。正当我要掏钱时,一个念头突然提醒我,找茶馆啊,在茶馆中体验关中文化、民俗不是更好吗?我向一位本地老人打听茶馆的位置,老人说左手边就是王家茶馆。

我本想一进茶馆就找位子坐下来买茶喝。但刚过王家茶馆的门,一阵唱声吸引了我。我朝声音发源地走过去,啊,一群摄影师长枪短炮的正围着一位煮茶的老师傅咔嚓个不停。煮茶的师傅上了点年纪,正一手拉风箱,一手拿烟杆子,边拉风箱,边小跳,边口唱。这不正是我心中苦苦寻找的关中老茶馆的茶文化吗?

此时,一位高个子男人说,大家注意了,别忙着拍,要把关中老茶馆的味儿拍出来。在全国大多数地方,现在喝茶,茶是泡的,即把茶叶放进茶壶后,用热水泡好才端给客人。但在王家茶馆,为了让茶客体验与感受关中的老茶馆茶文化,你们看,茶是煮的,上面的这排大铜壶,是专门用来烧水、煮茶的。而烧水用的是较原始的方法,风箱吹风法,需要火就拉风箱……

我随目看去,这是一款较传统的老式土灶,长长的灶台上,共有几组风箱,多人在同时操作。眼前的这位煮茶师傅,唱了一阵,拉了一阵,停住了,吸了一口烟,长长的烟杆子的尾端,火苗一红一暗,随即,吸烟的口儿张开,一缕烟雾缠绵弯曲,款款升起。一幅关中老茶馆茶工的美图,就这样显现在我的眼前。吸烟后,他放下烟杆子,另一只手也松开风箱把,双手合起,把刚才拉风箱烧的那壶热水移到另一个灶口上,这个口火候明显的很小。我了解到,关中老茶馆茶不是泡的,而是熬的。熬,即煮,在我国的茶文化中,明代以前的茶,是煮的,十分讲究水的煮法。《茶经》曰:凡汤有三沸,如“鱼眼”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则汤老。宋代大文学家美食家苏东坡在《试院煎茶》诗中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说的就是煮茶的过程。关中熬茶,传承着宋代煮茶的传统文化,这一传统的煮茶,是一门技术活,有很强的工艺,对水量、水温、茶量、火候以及熬制的时间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此时,我看见一个送茶的小工拿来一个小小的铜壶,老师接后,一手拿小铜壶,另一手抓着灶台上煮茶大铜壶的壶耳,往身前悄斜,一股色泽红艳明亮的茶汤从大壶的壶嘴里流出,流进了小铜壶里。煮茶的老师傅看了看茶色,把大壶放好后,将小壶里的茶汤倒回大壶,连作二次,我估计,大壶里初流出来的茶汤的浓度不均匀,老师傅连倒连冲二次后,大壶里的茶汤才均匀。想不到,老师傅对每一壶茶都如此严格的要求,不达标决不出口上茶桌。

我找了一个空位坐下来,叫了一壶茶,虽然已饱眼福,但口福还没享受。茶上来了,我问送茶小工,这是什么茶。她告诉我,这是茯茶。是我们陕西600年前就生产的茶,此茶越久越香。关中老茶馆熬了传统老茯茶,深深的吸引着我的喝念。但我喝茶有一个习惯,先闻后品。我把茶倒在茶杯里,端到鼻前,慢慢地闻着茶香。我闻到一种我从没闻过的茶香,这茶香,带有发酵茶的香味。闻足了茶香,我端起茶杯,轻轻地呷了一口,啊,茯茶之汤,如玉泉,在我的口中缠绕,滋润着我的口腔,舌蕾。从舌蕾上,我感受到了茯茶的芳香,那芳香,带有西北的豪爽与壮气,带有发酵茶陈旧的芳香口感……

小贴士:

交通:在西安城西客运站坐开往礼泉、乾县、永寿、彬县等的车,在礼泉县城下车,再换开往烟霞、北屯方向的车,袁家村下。

自驾可用导航直赴袁家村。

门票:没门票。

住宿:村里有农家乐旅馆等,几十元到几百元高中低房间都有。

吃:袁家村农家乐与古街都有吃的。

□王卫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