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多的高温烘烤下,身穿灰白工作服,头戴蓝色或红色安全帽,华灯班工人被晒成古铜色的脸上洋溢着热情,他们在紧张有序擦拭着天安门前的华灯……这一组名为“点亮京城——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华灯班”的摄影作品,在前不久的“中国梦劳动美”第五届全国职工摄影展上获得银奖,在2018年“劳动光荣”首都职工摄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这些摄影作品的作者,便是国网北京朝阳供电公司的罗文德,这组照片背后有着怎样感人的劳动者故事?
亲眼见证华灯班工作很自豪
“国旗班日出日落升降国旗,华灯班日落日出启闭华灯,共同向世人呈现首都北京的庄严与恢弘。能够亲眼见证这些‘京城掌灯人’平凡又神圣的工作,我很自豪。”罗文德感慨地对记者说。
就职于国网北京朝阳供电公司新闻中心的罗文德,至今已在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上辛勤耕耘30年,现在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能够拍摄到华灯班的工作场景,源于他参加了北京电力摄影协会的采风活动。
“点亮京城——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华灯班”的摄影作品是天安门华灯班日常工作场景的生动缩影。
虽然如今已进入北京的冬季,但是每每提起北京炎热的盛夏,还是让人想起火辣辣的骄阳、止不住的汗如雨下。每年6月至9月是北京最热的时节,也是华灯班最繁忙的时候。为了让长安街的金色华灯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华灯班要冒着酷暑对253基华灯、6000多个灯球进行清洗检修。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对交通的影响,华灯班的工作时间被限制在早晚高峰之间的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有时赶上天气恶劣或者重大活动,清洗检修工作就要被叫停。
罗文德说,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华灯班不仅要完成所有华灯的清洗检修,还要对华灯的光源、线路、镇流器、保险等进行核对、记录,为日常运行维护工作提供详实依据,午餐时间仅有10分钟。
“往往一盏灯还没擦完,检修人员的脸上已经渗出汗珠,后背的衣服也湿了一大片。高温天里,检修车上的温度超过40℃已经稀松平常,加上作业平台的铁板和黑色防滑塑胶吸热,检修车上的温度有时候甚至接近70℃。”罗文德说。
罗文德告诉记者,新闻摄影是以瞬间形象来进行表意的,摄影记者必须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敏捷行动捕捉典型瞬间形象。为了拍好华灯班的工人们,他一直蹲守在现场,定格了工人们清洗检修华灯的各个场景。
以独特视角定格劳动者风采
每天20包仁丹、两盒十滴水、一盒藿香正气,是华灯班的标配,每次出车回来,这些药几乎都能被消耗光。在40℃多的高温炙烤中连续工作7小时,就是铁打的人也要晒化了。为了拍好这组华灯班的照片,罗文德整整跟了半天,他的衣服无数次被汗水打湿。
罗文德说,从500瓦、1000瓦的白炽灯,到450瓦自镇式高压汞灯,再到85瓦电磁无极感应灯,华灯的造型59年始终如一,其光源却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更新,映射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缩影;从第一代、第二代,到如今的第四代,守护华灯的“京城掌灯人”,已逐渐锤炼成一支服务祖国心脏地带的精干电力之师,以电力人的家国情怀护卫华灯的璀璨,见证着国运的昌隆。他拍了上百张照片,就是希望把华灯班工人默默坚守在岗位上的辛勤、无私、伟大给展现出来。最终选出了一组非常满意的照片,参加了第五届全国职工摄影展。在得知获得银奖后,他感慨地说,是荣誉,更是挑战。他会继续努力,拍出更多精彩的劳动者照片。
“能够通过摄影独特的视角,捕捉劳动模范、工匠人才和广大一线工人的时代风采,展示广大产业职工拼搏进取、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诠释劳动的美丽、劳动的价值、劳动者的自豪与光荣,我感觉非常有成就感!”罗文德兴奋地说。
□本报记者 余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