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肃嘉峪关市驾车出发,沿连霍高速东行两个多小时,便来到河西走廊西端的瓜州县。历史上这里称安西,为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秦以前为羌戎所据,唐代称瓜州,至清雍正年间设安西卫,民初设安西县,2006年复称“瓜州”。虽然在此只停留了两日,却领略到西域古城的别样景致。
瓜州品瓜甜爽醇香
刚刚进入瓜州县境内,便看到道路两侧有不少的瓜摊儿,此时正值十月初,是瓜果上市的季节。停车于瓜摊儿前,见地上、货架上放了许多哈密瓜。卖瓜的商贩热情地向我们打着招呼,让我们尝一尝这里的蜜瓜。随手挑了一个切开,一股香甜的味道,令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迫不及待地拿来送入嘴中,顿感甜香味美,口中生津。“真是太甜了!”一行人不约而同地称赞道。
卖瓜的商贩很是健谈,他向我们介绍到:瓜州因瓜而得名,种植蜜瓜已有3000多年,享有“蜜瓜之乡”的美誉。史书上便有“古瓜州地生美瓜”,“其地今犹出大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的记载。瓜州属内陆地区,为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瓜的生长和糖分的积累,所以这里的瓜甜蜜汁多、风味诱人。据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途经此地,身染重病。食用蜜瓜后,病得痊愈。他从西域回长安后,便启奏皇帝恩准,在这里修建一座城池以作嘉奖和纪念,称“瓜州”。
瓜州盛产哈密瓜、大西瓜、白兰瓜、伽师瓜等,而金秋时节以哈密瓜为主。这里的蜜瓜价格不高,一斤才卖一块五毛钱,而此时北京的哈密瓜要卖到四五块钱,且味道绝没有这里的瓜香甜。难怪有诗赞曰:“冰泉浸绿玉,霸刀破黄金;凉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
一行人吃了三个瓜后,意犹未尽,又买了几个放到车上,以便路上再吃。此次出游品尝了不少的瓜果,而瓜州的瓜别有味道,令人回味。
榆林石窟艺术之美
从瓜州县城驱车70公里,便来到榆林河峡谷中的榆林窟,也称万佛峡。早在1961年便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窟地处戈壁滩中,即使将车子停在距石窟百余米的地方,也没有发现石窟的踪迹。顺着一条甬道自上而下前行,才来到峡谷深处的石窟景区。
在景区游览了十几分钟后,也没有见到石窟的影子,直到导游员将我们引进石窟之中,才一览石窟的真容。原来所有的造像和壁画均在石窟中,有别于其他石窟,将造像置于洞窟明处。
据导游员介绍,榆林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有些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创建年代虽无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从现存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合来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现存完整壁画的洞窟43个,其中东崖32窟、西崖11窟。保存着彩塑272身、壁画5650余平方米。
在导游员的引导下,我们先后参观了3个石窟。其中第6窟高约25米的弥勒佛,全身金箔敷就,灿然如新、金碧辉煌,显得极其庄严雄伟。第11窟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形象逼真。
走出石窟,心中几多感叹,其造像、壁画美在洞窟之内,风景清幽于洞窟之外。如果说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居于全国石窟之冠,那么,榆林窟就是仅次于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宝库。
常乐古城遗韵犹存
从瓜州县城到榆林窟的路上,经过一个较大的村落,路边一座古老的土城遗址吸引了我们,于是停下车来,看个究竟。
土城遗址旁竖立着一块宣传牌,上面写着“常乐古城”四个大字。据其介绍,常乐古城又称破城子,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为广至县治置所,唐代为常乐县治所,前后相沿历史近千年。城墙为夯土板筑,高4.8米-7.5米,东西宽144米,南北长250米。原开北门,城内散见有灰陶片、红陶片、花砖,房屋建筑遗迹及灰层堆积。城外北侧有小型庙宇建筑台基,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土城遗址,只见四周的城墙大多依然矗立,城池的轮廓尚存,城墙全为黄土夯筑而成,东、南、西墙基本保存较好,虽然经过千百年风雨的侵蚀,许多地方仍然十分坚固。城内布满沙丘、长着一些沙生植物,一派苍凉景象。
漫步城中,顿感久远与凝重,令人不由地放慢了脚步。仰望那高大的城墙,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油然而生。用手轻轻地触摸这古老城墙,仿佛在触摸着岁月的沧桑。
城池中寂静的没有一丝声响,正午的阳光照在高墙之上,使古城平添几分古朴、厚重与凄婉之美。虽然这里早已没有了人烟,但历史的浓重,令人在这里凝思,能使人想象到曾经的繁华。有史料记载:瓜州地区古城遗址冠盖全国,达50余座,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均居国内各县之首,而常乐古城遗址只是其中之一,由此窥见到瓜州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的雄厚。
□ 户力平/文 杨志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