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解剖刀破解“案件密码”
北京榜样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0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解剖刀破解“案件密码”
——记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法医中心病理室主任陈庆
 

白皙俊秀的面庞、优雅斯文的谈吐,记者见到的陈庆看上去更像是一名教师,第一眼很难让人将他与印象中冷峻严肃的法医联系起来。今年42岁的他是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法医中心病理室主任,从警18年来,他在旷野、深井、坟地、深山等地勘验尸体,用一把解剖刀还原真相,让逝者魂安,让生者慰藉。

一只温度计揭开案件真相

“法医工作并不总是需要‘柯南式’的冥思苦想才能破案,更多的是需要循规蹈矩、脚踏实地地按章程和规律开展工作,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当问及陈庆什么是法医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时,他回答说:“真正做到严格工作程序、耐心全面细致。”

一年初春,一位受害人的妻子报案称,她外出购物半小时后回家发现丈夫被刺死在家中床上。看着血泊旁怀抱孩子泪如雨下的报案人,在场的刑警安慰她,“一定不会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同时,各项侦查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陈庆步入命案现场后,按照勘验工作流程测量现场温度、死者尸体温度……

现场侦查员和一些同事不解,“事发不到一小时,有受害人妻子口供证实,并不需要法医提供明确的死亡时间推断。”陈庆并没理会,依然坚持要测量尸体温度。一刻钟后,温度计停留在20摄氏度,陈庆回过头对着现场的受害人妻子重复问了一遍:“你丈夫大概什么时候被杀的?”

“一个多小时前。”她哭着说。陈庆立刻召集现场侦查员反馈,尸体温度和环境温度基本一致,死亡时间至少在12小时以上,报案人有重大嫌疑。死者妻子怎么也想不明白,她和同伙花了一天布置的凶杀现场怎么瞬间即被识破。冰冷的手铐戴在双手时,她瘫软在了丈夫的遗体旁边。

“月牙形”凶器锁定罪犯

陈庆回忆说,有一起案件让他难忘。此前,一个工地的项目经理倒在办公室的血泊之中,头部、背部有十几处刺创,现场环境较为开放,死者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为尽快破案,陈庆连夜解剖尸体。他发现了死者颅骨上有一“月牙形”特征的骨质缺损,疑惑地描述出致伤工具的样子:“这应该是金属工具,根据颅骨上的截面特征,它应该是个具有尖端的管状金属工具,直径4厘米、管壁厚3毫米。”

当时,站在一旁的侦查员十分不解。陈庆进一步解释,“我也没见过,很像老电影里检查米袋子的管叉,竹管做的,一头用刀削尖。”陈庆一边思索一边比划着,果断地说:“这个应是金属质地的。”侦查员带着陈庆的描述询问了工地的人员,工人们很快就给侦查员拿来了“金属管叉”,这在工地现场随处可见。侦查员发现,这与陈庆描述的工具完全符合。

当陈庆检查那根“管叉”与伤口的吻合度时,他沿着唯一固定的角度,想象着打斗中管叉插入人的头骨时的速度与力道……那管叉已严丝合缝地插入了死者颅骨“月牙形”的缺损中。很快,由于作案工具特殊,刑警将侦查范围迅速缩小至案发现场工地人员,经过几个小时摸排,迅速将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

此案由于法医准确推断致伤工具得以迅速破获,在同行中得到赞誉和认可,该案也被列为经典案例,致伤工具被陈列于北京市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展览室。

“我的职业能还世间一份公道”

法医从事的是罪与非罪、人命关天的大事。“绝不让凶手逍遥法外,但也不能冤枉任何一个无辜的人。”陈庆说。

一次,一名瘫痪的男性死在家中,原因竟是一个烟头引发的火情,死者头面部、躯干背侧等多个部位烧焦炭化。就在死者爱人下楼晒床垫的18分钟内,一个烟头引起如此大火,是意外还是被杀后再造成意外身亡的假象?

有死者家属坚定认为,这是一起刑事案件。原本就不同意这场婚姻的家人认定,妻子是在等他死后继承房产。为揭开事实真相,陈庆带领团队迅速投入工作。

陈庆发现,当天死者身下垫着的是太空棉,于是做了实验,结果发现,这种太空棉只需要5分钟就能烧得一点不剩。另一个怀疑他杀的疑点是,死者气管声门以下没有检验出一氧化碳,这很像是死者没有呼吸后再放置在火场内。但经过对尸体详细解剖后,陈庆发现,死者是短时间内被高温作用于呼吸道,造成喉头闭锁导致窒息死亡,所以声门以上有大量碳尘,声门以下却是干干净净。

通过对一项项怀疑的排除,所有疑点都被解释得很清楚。这真的只是一场意外,并非他杀。

“每起案件中,法医都要在鉴定书上签字盖章。”陈庆说,法医身上背负着很重的责任,要为每一起案件负责到底,可以说是“一份没有退休的职业”。他会告诉团队中的年轻法医,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对得起受害者,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这身警服。

陈庆坦言,解剖尸体并不都能在环境理想的解剖室内进行。有时案发紧急,案发地偏远,尸体不能及时运出,需要就近解剖。他曾经在山上、玉米地里、墓地里完成过解剖。夏天的玉米地,顶着恶臭、踩着蝇蛆步入现场,进去一分钟就全身湿透;冬天的野外环境瞬间把人冻透,冻得麻木的双手伸入冰冷的尸体反复探寻。这份工作没有时间表,无论多晚,只要发生命案,他都要立刻赶赴现场。

经历如此多的血腥场景,换做他人早避恐不及,但陈庆说:“我热爱法医工作,我的职业能还世间一份公道。虽然逝者已逝,但我们的付出能让逝者魂安,让生者慰藉,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

陈庆2001年从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毕业后参加工作,18年来共受理法医鉴定3500多例,参加各类现场勘查1500余起,解剖尸体1000余具,尸表检验3000余具,曾主办多起重大案件的勘验和鉴定工作。“最忙的时候,连续工作24小时,拿器械的手都痉挛了,碗也端不住。”陈庆说。

在侦办命案的同时,陈庆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业务,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著作5部。他独立完成公安部课题2项,其中课题《北京地区食尸性双翅目蝇类优势种DNA鉴定及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将以往利用蝇类物种鉴定推断死亡时间需要1周以上缩短至10小时以内,公安侦查效率提高了十几倍,研究成果荣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鉴于出色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陈庆被评为公安部青年人才、公安部命案工作组成员、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委员会成员等,荣获各项嘉奖十余次。

□本报记者 闫长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