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雅鲁藏布江西藏林芝米林县加拉村堰塞湖抗灾救灾前线指挥部18日介绍,堰塞湖险情发生后,截至目前米林县、墨脱县共疏散撤离6000多受灾人员,无伤亡报告。
据介绍,17日5时许,加拉村下游7公里处无人区、雅鲁藏布江左岸山体滑坡,造成江水断流、水位上涨,形成堰塞湖。滑坡体宽150米,长300米,高120米,体量约0.054亿立方米;堰塞湖1小时蓄水800万立方米左右,目前滞蓄水量已超过3亿立方米。截至目前,受灾6000余人,受影响10000余人。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林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堰塞湖抗灾救灾工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地方、部队、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全力开展抢险救灾。
堰塞湖抗灾救灾前线指挥部介绍,目前,各项抗灾救灾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民政部门救援物资储备充足,已调拨救灾物资棉被褥8000床、毛毯3300床、棉衣1950件、防潮垫2000条、折叠床1738张、棉帐篷485顶、太阳能手电筒4200支;灾区电力、通信得到保障,交通秩序井然,驻藏部队和武警官兵集结待命,军用直升机飞赴灾区现场。此次抗灾救灾还得到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
此外,米林、墨脱两县由县级领导带队,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民兵作用,全力疏散撤离沿江上下游受影响人员,确保隐患区域群众、游客、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并做好疏散人员食宿、电力、保暖、通信等保障工作,受灾人员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目前,西藏正加大监测预判、撤离安抚群众、组织救灾物资等各项工作力度,力争将灾情损失降到最低。
现场特写
道路被淹 雅江断流 救援有序
——新华社记者直击西藏雅鲁藏布江堰塞湖应急抢险救援
17日,雅鲁藏布江西藏米林县派镇加拉村附近突发山体滑坡,堵塞河道。险情发生后,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开会分析、部署要求,全力抢险救灾,组织各方力量连夜奔赴一线,直升机拔地而起赶往堰塞体上方,市县各级干部翻山绕行赶赴下游村庄……18日凌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险情应对战,在西藏林芝米林县派镇迅速打响。
险情发生后,西藏启动一级应急响应,连夜派出工作组赶往现场了解情况,科学部署安排险情应对工作。18日凌晨1时许,一线指挥部在派镇成立,指挥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等采取积极有力措施,拉开了抢险救援的序幕。
18日8时许,新华社记者随自治区前线指挥部军地有关同志一同乘坐直升飞机前往滑坡体现场勘察灾情。记者看到,大面积的滑坡体阻断了雅鲁藏布江,目力所及滑坡体下游已断流。
另一路新华社记者于18日9时许到达设在距加拉村16公里处的水文数据监测点。加拉村是离滑坡体最近的村庄,临时水位站的位置是目前所能接近加拉村最近的位置。由于堰塞湖水倒灌反流,淹没了派镇通往加拉村的公路,危及加拉村。派镇至加拉村公路总长45公里。
林芝水文分局波密水文站站长温岚此时正在监测新一轮水文数据。险情发生后,林芝水文分局各水文站抽调工作人员,赶往事发地动态监测水文数据。“根据上级安排,我们昨天中午就赶到了江水漫过路面的地方设立监测点。”温岚说,“刚开始,每隔10分钟就要上报一次数据,确保信息准确及时。”
据林芝水文分局奴下水文站站长泽成群培介绍,为确保不间断监测数据,水文分局的四名工作人员在监测点就地铺上棉垫住了一夜。记者在现场看到,应急手电、矿泉水、蛋糕等应急物品随地摆放;因长时间作业,工作人员的眼睛里都充满了血丝。“县里安排了专人给水文监测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米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索朗在监测点一直待到凌晨2时,早晨不到6时又赶了过来。
在离监测点不远处,国家电网米林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开始对沿江的隐患线路采取安全隔离措施。“江水漫过路面后,考虑到电力安全,我们暂时切断了部分线路的供电。”现场负责人晓李说,“险情排除后,我们将第一时间恢复供电。”
因担心群众安全,林芝市市长在险情发生第一时间赶到一线,查看灾情。米林县领导带领干部连夜翻山绕行水淹路段,迅速赶往加拉村了解一线情况。
根据上级部门安排,西藏军区17日连夜成立了加拉村险情前进指挥所,研判险情、部署任务。陆航直升机18日一大早就从拉萨飞往林芝,并第一时间飞到堰塞体上空勘察灾情。“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人员、车辆、物资已经全部准备就绪。”指挥所总指挥郭岚说,“只要群众需要,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援。”
记者沿派镇至加拉村的公路顺雅江而下看到,部分路段有塌方,但不影响车辆通行。一些路口和危险路段,有警察值守指挥过往车辆。“县里专门安排人员在危险路段维持秩序,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米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尼玛说,“我们将一直坚守一线随时待命。”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