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两节供应放心粮 十年中秋未回家
家人手中的风筝线 越放越远越牵挂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8年9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人手中的风筝线 越放越远越牵挂

李海龙
金风科技新疆服务事业部副经理
常年奔波在内蒙古、新疆
李海龙(右)
 

今年30岁的李海龙是金风科技新疆服务事业部副经理,从2008年2月进入这家公司至今,李海龙的工作地点有:内蒙巴彦淖尔、内蒙锡林格勒盟洪格尔、内蒙锡林格勒盟灰腾梁、内蒙包头、北京、新疆乌鲁木齐……而李海龙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生活在包头。

十年间,除了李海龙在包头工作的三个月,和妻子带着大女儿在他工作地附近租房住的两个月,李海龙和家人一直鲜有团聚的日子。尤其是每年的中秋节,十年来,李海龙一家只团聚过两个中秋节。

2008年2月,家住乌兰察布市的李海龙应聘到金风科技工作,成为一名日常维护风机的技术人员。李海龙记得当年他坐着火车来到北京,当天办理了入职手续,领取了公司下发的工作服和一个笔记本,就住进了公司安排的宾馆。第二天,他乘坐火车来到了位于巴彦淖尔的项目现场。“这里距离我家大约500公里。”

结婚之后,李海龙的妻子、女儿都定居在了包头市。可是李海龙的主要生活坐标一直在移动。

2009年3月,李海龙被任命为格尔项目经理,来到西锡林格勒盟洪格尔工作。这里距离他在包头的家,大约700公里。在锡林格勒盟,李海龙工作到2010年3月。

2010年3月,李海龙回到了包头市工作。“我选择回到包头,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与家人团聚。”在包头工作了3个月,李海龙的职位是安全专职。“虽然和家人在一起,可是这工作我不太习惯。如果我一直在风电行业,需要不停的进步,才能追赶上风电行业的发展,跟上公司步伐。比如,我一直维护的750风机,每小时能发电750千瓦。而现在我们的海上风机的最大机型6兆瓦机型,每小时能发电6700千瓦。我需要学习新技术。”

2010年5月,李海龙到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的一项目学习1500KW机组故障处理,这里距离包头市的家,大约有144公里。2011年到2013年,李海龙到距包头市100公里内蒙古固阳县怀朔镇工作。2013年,他再次升职,在宁夏事业部一项目做项目经理,项目地点在距离包头500公里的乌兰察布市化德县。2017年,李海龙回到北京工作,做客户经理。2018年3月,李海龙被公司派往新疆乌鲁木齐,就任事业部副经理一职。这里距离他在包头的家3300公里。

工作十年间,李海龙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风筝,风筝线在家人手里,只是这根线越放越长。

李海龙的妻子尹女士说,“(李海龙)最短一个月回来一次。最长的一回,到项目上得有半年没回来。我知道他工作忙 ,去项目看他。当项目司机把我接到项目现场,我看到他穿着满身油污的工作服刚刚从风机上下来,当时眼泪就下来了。”说起难过的时候,尹女士也有点哽咽,“大女儿二岁多生病,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给他打电话,他在项目上,电话信号连不上,总是无法接通。大半夜,我抱着高烧的女儿往医院跑,一边走,一边哭。”

对于女儿的那次生病,李海龙也颇有印象,“2009年的时候,女儿要上幼儿园了,可是和我还是很生分。她妈妈就带着孩子到项目上找我,在项目附近租了一间房住了两个月。孩子回去的时候还问我什么时候回家。结果到包头没多久生了肺炎。等我知道的时候,孩子都住院了。女儿给我打电话,问什么时候能去看她,我心里也挺难受的。干完工作,马上回家。”

不过,朴实的李海龙说,虽然在外工作这么多年,对家庭亏欠不少,他依然感恩风电事业带给他的一切。“我学历不高,中专毕业就参加了工作。这些年边工作边读书,已经拿到了本科学历。而且在职务上也成为了公司的管理层。我的成就都是风机事业和公司给予我的肯定。我会坚持干下去,努力下去。”

□本报记者 李婧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