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下一版4
 
胡同无障碍设施将与传统风貌结合
“祝福祖国” 花篮现雏形
敬告读者: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8年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规划国土委发布本市无障碍系统化设计导则
胡同无障碍设施将与传统风貌结合

 

本报讯 (记者 李婧) 近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发布《北京市无障碍系统化设计导则》。对城市公共空间部分、各类建筑场地部分、其他区域部分的无障碍系统化设计提出要求。

《导则》倡导以人为本的通用设计理念。不仅关注老年人、残疾人,同时也关注妇女、儿童以及有无障碍需求的所有人群。《导则》突出了本市城市公共空间、建筑场地以及建筑内部空间三者之间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按照《导则》做好无障碍系统化设计工作,将来老年人、残疾人从家里到小区的绿地广场,再到超市买东西,从超市过马路到银行,从银行到饭店吃饭,再从饭店回家,这一路都是无障碍的,没有高低落差,轮椅车会很顺利通行。

《导则》还细化了各类交通换乘接驳节点的规范要求。如轨道交通站场与城际高铁客运站的换乘接驳、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换乘接驳、结合交通接驳节点就近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骑行流线与轨道交通站场停车位的无障碍接驳等问题。

同时,《导则》对街巷和胡同的无障碍设施如何与北京传统风貌相结合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比如在胡同街巷内,四合院灰色的房子门前做一个不锈钢栏杆,铺上水泥的坡道,不仅冬天扶手冰凉,而且与周边胡同内建筑的风格不协调,为此在《导则》中规定街巷、胡同公共空间的台阶高差处,应设置无障碍坡道或可替代性(可移动)无障碍设施,其无障碍设施的形式、色彩和材料等应与街巷、胡同的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相协调。

在体育设施方面,《导则》对体育场馆相关的无障碍设施的连续性做出了技术规定。使体育场馆的无障碍设施设计与周边道路、公园等场地的无障碍设施融会贯通。例如:按照《导则》要求,做好无障碍系统化设计后,公众推着老人去体育场馆观看一场比赛,可以无障碍进入集散广场、室外比赛场地、建筑各入口大厅、室内比赛场地、配套服务功能空间和停车空间,同时这些场所也将与周边街区无障碍路线相连通。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