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北京榜样”进故宫感受传统文化
东城韶九社区打造“家·社区”
海淀西三旗推出智能电动车车棚
房山联合移动打造首条5G自动驾驶示范区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东城韶九社区打造“家·社区”

 

延长社区开放时间为居民提供便利;老年饭桌化解老人吃饭难题;阳台菜园为生活添趣增绿……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将居民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融入“家·社区”建设理念,把社区建设成一个温馨和睦、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弹性工作制

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

“能不能把活动室的钥匙给我们,我们晚上来练会儿舞?”社区舞蹈队的一个请求,开启了韶九社区的弹性工作制。

从2010年起,社区将工作时间定为早8点至晚9点半,全天延长工作时间,特别是延长晚上的时间,错时上下班,用13个半小时的时间向社区居民和驻地单位职工开放。既方便了上班族晚上过来办事,也让居民随时来“家”休憩、娱乐、健身。

每周一至周五晚上18点开放社区的图书馆、文体活动场地等处所为居民服务;组织居民开展唱歌、跳舞、乒乓球等活动;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服务事项办理,协助做好社会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劳动就业、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工作。同时,开展预约办理业务,并在周六、日及法定假日安排专人值班。八年来,除了社区装修等特殊情况外,从没有停止过。

与此同时,为拓宽服务空间,实现群众活动面积最大化、社区办公面积最小化,社区克服困难,把350平方米面积中的300平方米腾出,同时将楼顶开发为阳台菜园,扩大了近百平方米的绿色空间。原来的办公区也改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同时设立了书画室、养生乐园、居家养老室等,而五名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办公用品占用总办公面积仅50平方米,居委会仅占社区总面积的1/10。

服务群众

老年餐桌一办十年

在居民集中活动的室外和社区安装座椅,倡导垃圾分类,在有限的空间开展城市农耕活动,并在3个居民院设立自行车免费借用点,用修理好的居民废弃自行车服务居民。韶九社区坚持满足社区群众需求,拓展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实打实为社区居民解决急、难、热点问题。

韶九社区的老年饭桌已经办了整整十年了,现有固定队员11人,平均年龄70余岁,社区组织大家每天中午按照服务日程表,两人一组轮班,换好工作服、烫好分饭的工具,并细心地戴好一次性帽子、手套以及口罩,打好饭放进保温桶里,第一时间送到老人手里,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韶九社区的阳台菜园也是社区一道亮丽风景,是居民们学习蔬菜水果种植技巧、拉近邻里关系的重要纽带。社区组织一些爱好者成立了种植小组,每天轮流照看菜园,每当菜园有了收获,社区还会召开成果展示会。

深挖资源

辖区单位居民共同治理

此外,韶九社区充分挖掘地区资源,与辖区单位建立了协作共享关系。建立了在职党员进社区的沟通平台:定期在QQ群、微信群里发布活动信息,邀请共建单位和在职党员参与活动。民政部等的在职党员为特殊家庭送温暖,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单位组织在职党员为社区创作和表演节目。社区还先后与同仁堂药店、东直门医院等联手开展健康咨询、义诊、义卖、打击非法集资知识讲座等。各类项目使居民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优质服务。

今年8月,王府井周边15条胡同实现全面不停车,打造出全市首个不停车街区,其中涉及韶九社区的有锡拉胡同、韶九胡同、北官场胡同,为引导居民进行胡同环境自治,韶九社区在原停车自管会基础上,改组成立了由社区居民、社区干部、小巷管家、街巷长和平房区物业公司保安等30人组成的“美丽胡同自管会”,发动居民讨论制定了《美丽胡同公约》,建立胡同停车自治微信群,实现了胡同全天候巡查、劝导、管控机制,发现违停就拍下来进行治理,营造了共治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 边磊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