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歌词创作略谈 (上)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歌词创作略谈 (上)

 

一、了解歌词的创作过程

歌词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作者把自己对世界的感受,把他的人生体验转化成语言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生命对象化的形式。歌词的创作过程,同一切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一样,如果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实质上就是作者使自身本质力量逐步显现为作品艺术形象的过程。具体地说,也就是词作家在审美实践中捕捉审美感觉(产生创作冲动)——深化审美感觉(孕育审美感觉)——表现审美感觉(运用语言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 词作者了解歌词的创作过程,就能理智地、自觉地根据各个创作阶段的心理特点,促进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圆满地完成。下面我们就创作过程的这三个主要环节作简要的说明。

(一)创作的准备阶段——捕捉审美感觉 :

审美感觉发生在主体心理与客体对象的接触之中,表示主客之间的一种动态关系。一方面主体被客体吸引,被客体感动,另一方面,客体被纳入主体,染上主体的情感色彩。主客体的这种碰撞与契合,产生歌词创作的种子,如受孕的胚胎,似酿酒的米粬。

(二)创作的构思阶段——孕育审美意象:

艺术构思的任务,就是把词作家在捕捉审美感觉阶段所获得的丰富的感受与体验,在意识中进行综合、加工、改造,反复酝酿,使之形成蕴含着作者思想感情并能显示一定生活意义的审美意象。这审美意象既体现了对象的外形与内涵的统一,也体现了客观对象与主观情思的统一。

在构思过程中,主体可以将外在的生活对象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中的艺术对象,也可以把自己的内心生活、自我心灵外化为艺术表现的对象,这是一种心物交融的过程。如同酒在酿造过程之中。在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遵循的是情理逻辑或心理逻辑,其思绪驰骋于心理时空之中。

(三)创作的表现阶段——艺术形象的创造:

歌词构思阶段孕育的审美意象,属于审美意识的范畴,它还不具有可感的形象外壳,只有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用语言符号定格)——艺术形象,才具有可感性的特点。

在语言符号化阶段,词作家的任务就是把心灵中形成的生动、丰富的审美意象,用最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这一过程要求词作家具有熟练地驾驭语言的能力。

这里着重说一下捕捉艺术感觉,只有感觉了的东西才是有感染力的。如果说歌词是香醇的美酒,感觉就是酿酒的曲;如果说歌词是美妙的百灵,感觉就是孕育它的母体中的受精卵。这种由审美感觉引发创作的观点即所谓心物感应的创作发生论。

歌词是能唱的诗,歌词的感觉就是诗的感觉,歌词的感觉就要用鲜活乃至变形的诗的语言来定格。正如画家的感觉用色彩、线条与图案来定格,音乐家的感觉用旋律与节奏来定格一样。

歌词作者要注意这样三个方面:首先,一旦有了富有诗意的感受,就要反复咀嚼,用鲜活的语言把它定格,以免丧失。这时只求把最鲜明的感觉写出来,一句也好,两句也行,千万不要急于去谋篇。其次,所选用的语词、句子必须忠于自己的感觉,有角有棱,是什么感觉就写什么,让它着上“我”的个性色彩,绝不滑到人云亦云路上去,“惟陈言之务去。”第三,力求用感觉化、心理化、个性化的言语,创造性地表现出那微妙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感觉,收取“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

二、歌词的构思

(一)构思过程概述

词作家有了创作冲动,并不宜立即动手创作,他必须从形象出发,“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作一番艺术思考与酝酿的功夫;心物交融,深入开掘,提炼主题,剪裁谋篇,选择角度,孕育审美意象,这个过程就是构思。郑南先生说:“灵感之神第一次上门,你只可备笔,第二次上门,你只可铺纸,第三次上门,你才可写作。否则,它会摇头的。”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说来,歌词的创作过程应完成对以下七个环节的思索,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准备阶段,中间三个环节是构思阶段,后两个环节是表现阶段。为了完整起见,我们把七个环节都概述一下 :

1、缘情而发,寄情于形

明确自己心中有什么“情”要抒发的,找到抒发这感情的形象,再从选取的形象出发,抓住形象的特殊性进行观察与体味,通过观察得其形貌,经过体味领其精神。

2、捕捉感觉,片言只语打腹稿

进一步细细体味、玩索心中欲抒发的感情,从而在某一契机启发下,或情感白热状态下找到独特而新鲜的审美感觉,并找出一个最适合表现它的语言,运用片言只语打腹稿,用这鲜活的语言把审美感觉定格。这时候,不要急于贪求完整,那样会磨平了你那有角有棱的独特感觉。如果有人问歌词创作从哪里下笔,就是从这富有个性的“片言只语”开始下笔,用画家的话来说,就是“先画眼珠子吧”,用诗人的话来说,就是“构筑诗眼”,眼睛有神,人就活灵活现了。

3、发现新意,独辟蹊经

提炼新的思想内涵,拓展新的艺术天地。所谓“新”,就是不要与别人雷同,不要人云亦云,未得新意不下笔,应当跳出案臼,独辟蹊径。这就非常需要想象的功夫,立意要脱俗,要抓住形象特征性的细节,作出神入化的想象。有想象,才有诗意,才有虚境,才会传神,才会新鲜。正如洪源先生说的:“我们认为一个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应该更新些。这个‘新’很重要,它是指在同一事物中能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东西。比如发现其独具的个性与这个个性的独特的表现形式;发现事物中具有的可触发艺术联想的素质;发现事物的独具的美与它存在的方式等等。”(《词刊》1982年11月号)

4、剪裁与谋篇,取其一点作文章   “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把提炼出来的新意集中到一点,寻找一条最合适的叙述途径,即叙述方式,然后通篇向最优美、最传神、最感人、最有价值处集中,跳荡地写出你的审美感觉。提纯很重要,歌词情感立意的浓度是单纯之美所显现的,这种美越是纯,也就越深。

叙述技巧很重要,运用得好,可以增强作品内容的表达效果,运用不好,就会适得其反。 下面我们会专门谈到叙述技巧。

歌词是抒情的,所以不能把事物发展过程当作歌词的发展过程,一句一句应该跳跃式地发展。否则,像通讯报道式叙事,一方面会拉得很长,另一方面也会填得很满,会没有了抒情歌诗的灵气,因为“情”被“事”挤了。

5、角度与结构,要量体裁衣

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选择表现的角度、结构,运用各种技法手段,使题材内容与创作技巧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创作出诗化的艺术境界,孕育出理想化的审美形象。重要的是对不同的内容找到不同的却是最贴切的表现形式,要多想想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用它有什么好处,用另一种形式可以吗?准备表现什么情调?怎样能把这情调表现得更鲜明、突出?

6、语言定格,创造艺术形象

运用最生动、准确的语言把心中孕育的审美形象表现出来,创造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7、冷静审视,修改润色

作者在强烈的创作冲动中写下的东西,往往考虑不够周全,初稿完成后,可搁数日,再冷静地理智地审视,作进一步的修改润色,然后定稿。这七个环节只是对歌词创作过程大致的描述,在实践中,会因人因作品各有侧重。

主讲人介绍:

魏德泮(笔名伍宜),国家一级词作家、文艺评论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词刊》编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协副主席,四川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应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江西省文联、北京市总工会等地讲学。

□主讲人:魏德泮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