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安监新闻活起来火起来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8年9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安监新闻活起来火起来
——记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新闻宣传科副主任科员唐冉
 

“安全生产领域取得的成绩,如何被人知晓,靠的就是宣传;发生了事故、产生了流言,如何打消人的疑虑,靠的就是宣传;千千万万安监人付出的辛劳,如何让人敬畏,靠的就是宣传。”新闻专业出身,加上在中国应急管理报社的一番历练,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新闻宣传科副主任科员唐冉说,自己深深感受到新闻宣传的重要性,“还原真相、引导舆论,这是宣传的使命所在。”

在新闻宣传科,唐冉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宣传亮点。她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秉承“服务全局、服务处室、服务基层”的“大宣传”理念,坚守职责、主动思考、谋划创新,让安监新闻不断贴近百姓,变得活泼起来。她个人先后被评为市安监局先进个人、市安监局优秀青年人才。

走近安监一线

将笔触对准身边榜样

深入基层采访,是打造深度报道必不可少的手段。去年,一条朋友圈新闻引起了唐冉的关注,这条新闻是关于西城区德胜街道在该区首推“七小”场所安全生产网格化分级管理模式的内容。

在当时开展的“打非治违”“封墙打洞”等综合治理行动中,她意识到这个线索的典型示范意义,并撰写了一篇深度报道,该报道在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三等奖。

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一直是市安监局党组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于是,她陆续走近展览路街道、西长安街街道、大屯街道、崔各庄乡安全生产检查队,深入采访专职安全员队伍进行规范化建设的探索。

“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我对安全生产工作有了更立体化的认识,更加体会到实践是宣传的源头活水。”唐冉说,深度采访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充实,也让她更加理解,新闻宣传工作要助力重大政策落地、助力监管措施落实、助力执法检查实施。

在工作过程中,唐冉深深被安全人的坚守感染着。通过采访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矿山救护队,她对一线救援人肃然起敬。这支有64年历史的救护队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救援经历,但随着煤矿退出,救护队也将于后年全部解散。

采访中,队长安凤玉遗憾地说:“我们这支队伍不能没有,解散容易,建起来没有三五年是不行的。”他希望未来救护队能被收编进市应急救援队伍。唐冉写出的这篇报道引发了公众对新形势下救护队何去何从的思考,回应了现实关切。

在宣传中,像这样让唐冉感到钦佩的对象还有很多。“来自一线、接地气的鲜活题材,以小见大,居高声自远。当我们把宣传的笔触对准身边榜样,能够有效调动安监人工作的积极性。”

强化微信运维

生产“网红”气质新闻

作为北京安监微信运维团队中的一员,唐冉把微信编辑的过程形容为“烹饪”的过程,这不仅需要色香味俱全,更要让受众愿意品尝每一篇作品的滋味。在做“小编”的过程中,她经历了最难忘、最烧脑以及最欣喜的时刻。

唐冉最难忘是做微信互动活动的策划时感受到的。为了让受众对安全的重视有“醍醐灌顶”“大梦初醒”之感,唐冉先后策划了“说出我最危险的一次经历”“春天,我和安全有个约会”等征集活动,邀请网友讲述自己与危险擦身而过的经历,分享各自的“安全经”。此外,她还策划了“我的安全全家福”“记录最美安监身影,说出最美安监心声”等征集活动。

“匠人崇尚精品,孜孜以求,微信编辑也要追求匠人的境界。只有紧密围绕网友的喜好,在策划上不断打磨,才能把握引导主动权。”唐冉说。

好的创意永远是政务微信运维中的稀缺资源。为了安监微信能够多出花样儿,避免读者的审美疲劳,唐冉在探索中体会到了“烧脑感”。在上下班的路上,她常常筹划某个选题的创意。

足够的努力,让唐冉创作出了很多新颖的微信。她把六种新鲜水果和安全挂钩,其中,借香蕉形容那一类将追逐经济利润作为最大目标的企业。她形容这种企业就像身娇腰柔、保鲜期短的香蕉,一旦发生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就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借助七夕的时间节点,唐冉在微信中设想出了适合送给安监人的八种神奇魔法礼物,这八种礼物商场买不到,但能够给安监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神奇的功效。其中一种是能让人瞬间位移的法术,有了它,安监人就再也不用担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不能及时赶到事故现场了。

此外,唐冉还将网络热门辩论节目《奇葩说》用在了安监领域,自创出8个虚拟人物,围绕“上报师傅违章,我错了吗”的话题进行辩论。在央视《朗读者》节目火了后,为了借势让安全应急人也“火一把”,她有了给安全应急人改编朗读文本的想法。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被她改编成了《救援者与塌方事故》,文末提到:“救援队员,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坚持创新,让我的大脑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让我明白好的内容要持续改进呈现方式,具有积极情绪、高唤醒度、戳中用户痛点,才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唐冉说,在这个过程中,她时不时会收到来自陌生受众的反馈。看到大家给微信创意留言的好评,让她有了更多动力,不断琢磨更多的宣传好点子。

为有效发挥安全生产官方微信对工作的引领带动作用,在科室领导吴爽和焦文霞的带领下,唐冉面向各区安监局,市级各委、办、局,本市各企业、各安全生产社会组织,起草了《关于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切实提高安全生产工作传播力的意见》。

随后,为持续提升局官微的影响力,唐冉面向局各部门、各单位,起草了《局官方微信发布运营管理办法》。两篇公文的起草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她反复修改,认真琢磨每句话的精准表述。当文件正式下发,收获到来自局里和基层微信小编的正面反馈时,唐冉说她感受到了欣喜之情。

聚焦时评写作

传递打动人的真实力量

“评论要直面热点、理性述评、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而写评论就像玩智力游戏,它是一个拆分层次,然后又把这些层次进行嫁接的过程。”从2016年开始,唐冉开始坚持时评写作,迄今已有近20篇评论刊载。

2016年,唐冉看到身边同事在微信上发布了分门别类的隐患照片,受到触动,写下了题为《这样的相册多多益善》的评论。写作中,她分了三个层次,第一,他的举动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第二,他的举动提示安监人要完善工作的方式方法,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第三,学习他的工作方式能让安监人“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达到“以明日之我,胜今日之我”之效,这是评论的核心。

这篇文章是唐冉自觉所写,从和报社编辑商量选题,到成稿不到一个小时。“正是有了对他的举动的切实认同,流于笔端的文字便不再是负担,反而给了我一气呵成的快乐。”唐冉的这篇稿件获得2016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好新闻评选二等奖。

“当把想表达的观点梳理清楚,就会有柳暗花明之感。评论需要点睛之笔,点睛就要凸显它的独特观点。” 在新闻评论“破冰”之路上,唐冉说自己没有刻意追求写安监领域的“大”主题,相反把身边和基层的典型作为“点”,以一滴水映射太阳的角度,以小见大反映问题。

在评论写作过程中,让唐冉最有成就的,是当观点得到共鸣时的鼓舞。2017年大兴“11·18”火灾事故后,一些基层安监人对职业风险性发出抱怨。在舆论“冰点”时刻,唐冉第一时间创作文章《【夜读】给安监人:所有的辛苦,都在酝酿花开》,从安监人经历的五个境界出发,给安监人加油鼓劲。

这篇文章发布后,瞬间刷爆朋友圈,根据后台监测分享达296次,并被多家微信公众号转载。多位网友留言说:“心里酸酸的,能被理解最好。”

“大家的留言再次提醒了我,评论写作就要传递打动人心的真实力量。”说这话时,唐冉轻轻点了点头。

【对话唐冉】

记者:作为宣传人,怎么看待新闻宣传中的策划?

唐冉:“一枝独放不是春”,新闻宣传工作离不开广大社会媒体的支持,在社会媒体上开办的专版专栏是我和科室同事重点维护的对象。实现“他为我用”,是我们探索的目标。在负责报纸专版专栏策划过程中,我通过到对接的局各处室踩点,主动掌握相关处室的重点工作,寻找最恰当的切入点,详细梳理完成各个专版专栏选题的策划。

比如,选题不仅要宣传市级层面工作,还要兼顾区、街乡、企业层级的工作,在重要节日等时间点还会推出亮点策划。通过坚持“长布置、短安排”的工作方法,实现工作的“远谋划”,避免临时“摸瞎”找选题,实现选题策划有方向,让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同时,对大分量的报道,还会借助报社专业记者的采编力量进行重点报道。像一对安全员“姐妹花”、安监系统微信公众号小编的“运维经”、部分企业特色安全生产工作、企业优秀安全员的锦囊秘笈、年终几位安监人的心里话和年终心得等专题报道亮眼吸睛,获得了读者的良好反响。

记者:在写评论的过程中,有哪些好的方法?

唐冉:虽然评论灵感有时仅仅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提示,但它却是长时间观察、思考某一现象而有所发现的结果。避免浮光掠影,评论才不会流于肤浅,不失见地。

拿我为安全生产新闻通讯员队伍写的评论来说,随着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宣传覆盖面将进一步拓宽,对宣传人才数量和业务的要求将更加突出。时评中,我提出要选拔一支涵盖各安全应急领域的通讯员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在市区两级建立,更要辐射至街乡和企业层面。借助他们在消防、防汛等领域的高素养,让报道更具应急专业视角。

时评写作就要像用针探矿一样,用最大的压强穿刺岩层,从工作的矿藏中抓住热点,要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深,人深我特”。

□本报记者 刘欣欣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