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作4年,完稿1万多字,教代会一说“不”,职能部门马上连夜修改方案,生生砍掉1/5;诞生了“提案钉子户”“提案大王”,还得到全校上下的赞赏;对学校的各种采购,校长书记说了不算,要由三方代表投票决定……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近年来推出“三会一案”制度,民主“家规”助推全校教职工转变观念,积极“当家作主”参与学校事务。在上月底举行的第七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上,代表们共提交47份提案,近200名教师参与其中。
教代会制度: 教师从埋头干活转向“抬头张望”
中关村三小始建于1981年,现为一校三址,在校学生4495人,工会会员397人,所有在职和代课教师全部入会。在校长刘可钦的重视下,从2012年起,该校推出并逐步完善“三会一案”制度,即教代会、工会委员会会议、发展保障委员会和教代会提案制,党政工团队齐抓共管,助力学校绿色发展。
学校教代会每年举行一次,80多名代表共同审议学校重大事项,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自2017年1月起,教代会每年增开一次,工会预决算、学校行政预决算列为专题研究,提交教代会审议,资金使用实现有规划、透明化、精准化,预算执行率达到94%。同时,学校把“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写入发展纲要,校工会还完善会员登记制度,把会员登记与换届改选相结合,让每一位会员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会员意识。
一系列措施让教师们更有底气,更有归属感。在最新一次教代会上,近200名教师参与提交了47份提案。
作为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石磊见证着教代会制度从新生走向成熟,教职工团队精神面貌随之逐渐发生转变。他发现,教师们现在不再只埋头于自身业务的提高,而是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开始“抬头张望”,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真正把自己视为学校的一员,从“大家”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学校出谋划策。
提案:
关注点从个人利益转为促学校发展
“教代会除了制度上有保障,提案更是落在实处,没有一处走过场。”教代会代表、数学教师李京华说。据统计,从2012年到2018年,该校教代会共征集提案207个,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逐年提升。提案关注方向从一开始只注重个人利益的工资、福利发放方面,逐渐转变为注重学校的发展,比如提出了为学生餐桌配备防烫垫、南校区增加录课教室、北校区楼梯增加色条提示、红山校区安装空气净化器等提案。
英语教师、教代会代表鲁凤铃2012年教代会上提交“安装空调挡板,以免风向朝下吹到老师学生”的提案,教务处的答复是“空调遥控器上有风向按钮,可以自行调节”。之后问题照旧存在,2013年、2014年,她又连续两年提出相同提案,并把空调吹风场景拍照附在提案后面,还联系了多位不同年级、校区的教师附议。她的坚持终于促成问题的解决,2014年所有校区全部安上了空调挡板。如今,这件事已成为该校教代会提案的经典案例,被公认为“体现出作为一名‘家人’的坚持和担当”,她则被大家笑称为“提案钉子户”。
施宝春是该校一名普通教师,从2012年起,他每年都为教代会提建议,2017年正式成为职工代表。他在最新一次教代会上一口气拿出9份提案,涉及学校运转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恢复学生运动会、落实工会健身活动等,成为公认的“提案大王”,另有2份提案考虑到不够成熟临时撤下。
“写那么多提案,怕不怕别人说你事儿太多,惹领导不悦?”施宝春对此轻松一笑,“提案都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所见所听所思的内容,我想通过这些建议,让学生学习起来更便利,老师工作起来更顺畅。三小好了,我们才好,而且工会让大家信得过,所以我没有任何顾虑。”
正如施宝春所说,提案数量多了,内容多样了,参与面广了,学校管理层对此非常欣慰。为了鼓励教职工把问题摆在桌面上,并提出高质量的可行性建议,2012年到2017年,学校共评出金点子提案奖111个。
职能部门:
提案答复从模糊变为指向明确
民主管理氛围浓厚了,提案回复部门的态度相应变化,从最初的“知道了”“以后注意,请耐心等待”等模棱两可的答复,逐渐变成“已纳入工作计划”“明年执行新的方案”等给出明确时间段的处理意见,职工代表对提案落实情况的满意度达到95%。
在8月底的教代会上,职能部门提交了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章程草案,初稿1万多字,提交稿删到1900多字,本以为会顺利通过,结果代表们针对委员会的职责、定位、人员推选方法等方面纷纷提出疑问,第一次讨论就给否决了。职能部门赶紧连夜修改,仔细推敲代表的每项意见,最终定稿压缩到1500字。第二天,代表们看到修改后的方案变得清晰可落地,而且每一处修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足见职能部门工作的高效。代表们对此非常满意,顺利认可通过。
此外,这次教代会还出台了一项新决定,就是每个提案的落实情况将在第二年的教代会上公开播报,而不再是之前相关部门与代表的私下沟通,以便让所有代表更好地了解提案的处理进展情况。
两大委员会:
助推学校建立“绿色防火墙”
在教代会运转流畅的同时,中关村三小还建立工会委员会会议和发展保障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确保学校的各项决策走在正路上。
据了解,工会委员会会议每月举行一次,邀请党委委员、支部书记与工会委员列席会议一起座谈,学习工会文件,了解教师心声,研究年度工会安排和学校发展规划,让工会委员做到“大事要事早知道”,以便配合学校工作提供精准服务。
教学楼里以前没有为女教师专门提供哺乳的私密场所,有代表在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学校领导层听到后非常重视,安排专人负责落实。很快,一间由小会议室改建的母婴关爱室就投入使用。房间约有10平方米大,冰箱、沙发等设备齐全,落地窗上安上窗帘,有需求的女教师不用再四处“打游击”。
发展保障委员会由工会委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组成,负责对食堂采购、绿化工程、信息化建设等学校所有的供应商、服务商进行招标,并参与人员聘用方案、绩效工资发放、职称评定等重要议题的前期调研、讨论,切实发挥工会的监督作用。用石磊的话说,就是“所有采购,校长和书记说了不算,必须由这个委员会投票决定”。
比如采购乐器,发展保障委员会要求职能部门必须找到3个以上供应商,以便“货比三家”;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要和市场价格进行比对,以保证把钱花在刀刃上。北校区建设工程采购的每一处材料,都是由委员会与后勤部门一起挑选的。如今,发展保障委员会已成为学校“绿色防火墙”的重要一环。
“三会一案”制度形成民主“家规”,工会工作实现了“行有规、动有力、爱有形”。从2015年到2017年,中关村三小工会连续三年被海淀区教育工会评为优秀教工之家。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升,如今已突破90%。
石磊昨天告诉记者,下一步,该校将把工会服务继续向基层推进,让学校成为每一位教职工值得信赖的地方,让工会建设成为“大家三小”发展的推动力。
记者手记:
大家一起来奋斗
从“埋头工作”,只顾着自己手里的一摊事,转变为“抬头张望”,积极参与单位公共事务,中关村第三小学的民主管理工作六年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一切变化,来自于管理层对工会工作的高度重视,来自于工会做出的大量工作,也离不开所有教职工的齐心协力,为了共同愿景而付出。
民主管理工作不是口号,它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建设,走过场肯定不行,简单的“规定动作”也不够。中关村三小在这方面做出了特色,甚至给自己“加码”:教代会每年增开一次,专题研究工会工作和学校行政的预决算;设置工会委员会会议和发展保障委员会,打造“绿色防火墙”;公开播报头一年每个提案的落实情况……
看似这些制度给领导层上了“紧箍咒”,给工会加了担子,其实,只有广泛营造了民主的氛围,切实建立了民主的制度,全面实施了民主的措施,才能真正打消职工的顾虑,调动起他们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实现良性循环,收获民主的效果。从该校教职工的反映来看,高达90%的满意度、近200名教职工参与提教代会提案等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采访中,有几句话特别打动记者,比如“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所有采购,校长和书记说了不算”“三小好了,我们才好”等。话语很质朴,没有丝毫的花哨,却实实在在道出了全校上下对民主管理工作的认识。工会工作实现“行有规、动有力、爱有形”,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势推动力,职工的心就会更好地凝聚,大家一起来奋斗,“学校成为每一位教职工值得信赖的地方”自然就能梦想照进现实。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