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天气变得凉爽了许多,但不少人感慨,蚊子咬人好像更毒了。为了防止被蚊虫叮咬,除了惯用的那些比如蚊香,喷花露水,罩蚊帐等。最近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宣称纯植物的驱蚊贴、手环等蚊虫趋避剂类产品,更是深受市民追捧。
那么,这些纯植物类驱蚊产品效果究竟如何?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的纯植物蚊虫趋避剂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纯植物类驱蚊就是噱头。
近几年来宣称纯植物类的驱蚊贴、手环等蚊虫趋避剂类产品在孕产妇、婴幼儿等特殊群体中逐渐普及。但是,驱蚊贴、驱蚊手环等蚊虫趋避剂类产品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其在宣传上五花八门,消费者无所适从。为了检验上述产品的效果如何,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启动了纯植物蚊虫趋避剂比较试验。
据了解,本次比较试验的样品由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从北京的母婴用品店、药店、户外用品店和网络渠道随机购买,涉及国产和部分进口驱蚊贴、驱蚊手环、驱蚊扣等标称纯植物的蚊虫趋避剂产品,一共50种样品,基本覆盖了市面上常见的纯植物驱蚊产品品牌。
经测试,本次50种样品在使用初期均起不到有效防蚊的作用,所谓驱蚊有效距离也无从谈起。但是商家却宣称自己产品有效时间最长达3个月,并暗示可以远离蚊虫叮咬,涉嫌误导消费者。
基于本次纯植物类驱蚊产品测试结果,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首先,从本次比较试验结果看,所有样品的实测效果极差,起不到有效驱蚊的作用,且绝大部分样品有较大的气味,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而且,目前没有科学实验证明维生素B1驱蚊、大蒜驱蚊、声波驱蚊有效,不建议家长尝试。
其次,蚊子不全是夜行动物,比如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一般也喜欢在白天活动,因此白天外出活动时同样需要防蚊。对于婴幼儿,尤其是低于6个月的宝宝来说,最安全的防蚊方式是家长蚊拍拿起来,宝宝蚊帐用起来;低于3岁的儿童不建议使用含有柠檬桉成分的驱蚊产品;对于给婴幼儿使用驱蚊产品,应先局部试用,以判断宝宝是否对此过敏。
另外,消费者大可不必对化学成分的驱蚊产品过于敏感,以驱蚊胺(DEET)为例,只要是在合理的浓度范围内、儿童也是可以使用的。但孕妇应慎用植物精油类驱蚊产品,尽量听从医嘱。
□本报记者 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