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北京市自2006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文创产业以来,十余年间,文创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全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3908.8亿元,文化企业超过25.4万家,规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6万亿元。2018年1-6月,文创产业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规上法人单位收入达8493.4亿元,同比增长16.6%,文创产业已成为首都“高精尖”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六大发展目标
培育一批世界知名文化团体和创意人才;
推出一批有深远影响力的文艺原创精品;
形成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龙头企业;
建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
打造一批展现中国文化自信和首都文化魅力的文化品牌;
构建统一开放、要素集聚、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建成市场竞争力强、创新驱动力足、文化辐射力广的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
两大主攻方向
全面推动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数字创意主阵地。包括:互动影视、超感影院、情感感知、新型人机交互、全息成像、虚拟现实、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高精尖文化装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
率先布局内容版权转化,形成文化创新策源地。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文化产品服务有效供给、精品扶持,内容原创中心、“高原”到“高峰”、市场化运作、版权交易资源集聚中心、内容版权化、版权产业化、版权经济链条,版权保护版权增值。
九大发展重点
聚焦创意设计。大力发展产品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行业。支持创意设计类众创众包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推进创意设计与高端制造、商务服务、信息、旅游、农业、体育、金融、教育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
聚焦媒体融合。支持构建基于“三网融合”的“内容+平台+终端”的媒体传播链,推进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互动融合、一体发展。支持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拓展网络和新媒体业务,发展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网络电影等新业态,大力培育以数字化产品、网络化传播、个性化服务为核心的网络视听产业。
聚焦广播影视。支持广播行业探索运用音频分享平台、手机电台应用等新媒体终端实现转型升级。继续办好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大型活动,不断提升活动品牌影响力。加快推动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建设。
聚焦出版发行。鼓励实体书店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增强店面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展示功能,打造新一代“智慧书城”。优化实体书店规划布局,鼓励开办各类特色书店和读者互动体验馆,构建以综合书城、特色书店、社区书店等为支撑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聚焦动漫游戏。支持原创动漫平台建设,扶持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加强移动终端动漫作品的开发推广。鼓励研发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推进多语言翻译等技术应用,支持原创游戏产品出口。加强网络游戏出版物内容审核监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支持举办高品质、国际性的电子竞技大赛,促进电竞直播等网络游戏产业健康发展。
聚焦演艺娱乐。着力发展演出剧目创作、舞美设计、演出经纪、演出票务等演艺产业关键环节,重点扶持代表北京地域特色、展现京味文化的经典剧目展演。加强文化设施盘活利用,推动现有演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动歌舞娱乐、游戏游艺等传统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增强体验式服务,鼓励规范化连锁经营。
聚焦文博非遗。大力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建立创意产品研发、投融资服务和营销推广平台。通过品牌授权、数字化应用等手段,促进文博非遗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影视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大对特色工艺品和老字号产品扶持力度,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利用。推动市属文化文物单位在薪酬激励、人才流动、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聚焦艺术品交易。支持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建设,鼓励艺术品投资和消费交易大众化。支持艺术品数字化资源库和展示交易系统建设,大力发展艺术品电子商务,培育多种形式的艺术品租赁消费市场。
聚焦文创智库。推动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发挥首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总部资源优势,促进文创智库行业发展。支持文化、科技、商务、数据信息资讯、信用评估等专业咨询机构建设,完善官方智库与民营智库、专业智库与综合智库协同发展的文创智库体系。
九大行动
文化空间拓展行动
优化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创小镇、文创街区、文创空间等;
加强老旧厂房保护利用;
鼓励支持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合理开放空间,市场化运作;
加大跨区域合作力度,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转移对接企业相关税收政策。
重点企业扶持行动
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1-2家年营业收入过千亿、5家以上收入过五百亿的龙头文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文化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地方国有文化企业资产规模达到260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
重大项目引导行动
拓展开发资源类项目,高效推动资产类项目,大力支持资本类项目。
文化消费提升行动
持续办好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加快推进北京文化惠民卡功能升级,扩大文化惠民消费范围;每年发放北京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大力推动文化艺术与商业深度融合,推行“文化商圈”计划;发起成立文化消费城市联盟。
文化贸易促进行动
开办本土化的海外专属频道、专属时段,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展销活动,支持企业申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吸引海外文创企业总部落户北京,支持对外文化推广,研究制定支持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的政策措施,集中打造文化保税综合服务中心。
文化金融创新行动
探索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模式,健全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开通文创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探索建设北京市文创企业股权转让平台,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专业性机构或业务部门,鼓励保险机构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保险产品创新,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市场体系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文创品牌集成行动
打造文创品牌体系,支持奖励精品创作,宣传推介杰出人物,品牌活动影响力打造,自主创新成果支持。
服务平台共享行动
着力提升文化经济政策服务平台的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专业化服务平台,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
文创人才兴业行动
建立优秀杰出文创人才储备库;鼓励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建设认定一批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加大海外文创人才引进使用力度。
□本报记者 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