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报告亲人,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嘱托!”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8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告亲人,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嘱托!”
——北京援青干部家属首次组团赴玉树体验
赵长松带母亲和岳母参观世界上最大的玛尼石堆。
在巴塘草原的藏式帐篷里,金华为妻女拍照留念。
 

“妈,您看那边是格萨尔王广场,有什么文化演出都在那儿举行;这边,几层高的楼房是学校……”7月25日下午,42岁的援青干部赵长松带着岳母王玉苹爬上玉树新寨观景台,远眺玉树首府结古镇的全貌。

这是老人第一次来青海玉树。看到如今的玉树生机勃勃,丝毫不见地震的影子,老人的心中涌起自豪,对女婿的工作有了更清晰认识。

援青干部家属首次应邀组团来玉树

北京市对口支援青海玉树地区开始于2010年,先后派出132名干部,目前在当地的有37人,分布在对口支援指挥部、教育、医疗等单位。他们为建设更美好玉树贡献力量的同时,身后的亲友团也在默默付出。

为了发扬和传承援青干部扎根高原、甘于奉献的精神,结合今年青海玉树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区”的总体目标,“京玉情暖三江源 同心共筑中国梦”援青家属玉树体验活动于7月23日到28日举办,北京援青干部的41名家属首次集体应邀赴玉树,实地体验亲人工作生活的地方。

本次活动由中共玉树藏族自治州委、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青海分社、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主办,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玉树藏族自治州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参加活动的家属中年纪最大的69岁,最小的7岁。

在一周时间里,他们不仅看了援青干部的工作场所和宿舍,参加了当地一年一度的赛马节,游览了世界上最大的玛尼石堆,还体验了巴塘草原上的藏式生活,亲身感受玉树欣欣向荣的发展面貌,了解康巴藏区各民族团结的悠久文化。

69岁老母亲唱起《不白活一回》

42岁的援青干部赵长松来之前是顺义区后沙峪镇副镇长,在玉树挂职曲麻莱县常务副县长。曲麻莱县海拔4226米,是青海省乃至全国海拔最高的县份之一。用牛粪生火、没有自来水、一周停电三四天、高原反应严重……种种状况与北京截然不同,他咬牙坚持着,不敢跟家里说,怕老人担忧。

由于妻子要在家照顾小孩,赵长松69岁的母亲此次与其岳母一起前来。聊起儿子的选择,马淑英感叹,想到曲麻莱海拔那么高,心里一度火急火燎,怕儿子吃不消,实在是舍不得。“但是儿大不由娘,既然他想干一番事业,我就要支持。”

收到去玉树的邀请,马淑英毫不在意自己的年龄,马上答应下来。一见面,看到儿子黑了、瘦了,两鬓长出白发,她心酸;但各方的热情接待,又让她忐忑的心情得以平复。“儿子希望为玉树做点事儿,让玉树老百姓过得好一些,这多有意义呀。他能发挥才干,玉树的领导、同事对他们也很好,这下我就踏实、放心了。”

她忍着高原反应的不适,兴致勃勃地到处走走看看,还在领导慰问时激动地唱起《不白活一回》:“活他个拼命三郎才有滋味,苦也不觉得累,难也吓不倒谁……”一曲唱罢,老人悄悄地抹去眼角的泪花。

“健康可爱的女儿就是最好的礼物”

赵伟在昌平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与在昌平区财政局当预算科长的丈夫金华感情很好,每天两口子都一起送7岁女儿萱萱上学。今年春节前,金华告诉赵伟自己要去玉树支援三年,她难过地哭了好几次。

两个人都是共产党员,赵伟很快调整好心情,决定做丈夫的坚强后盾。从3月到7月,两口子靠微信和电话联系,彼此默契地报喜不报忧。

第一次出北京,第一次坐飞机,到玉树后看到4个月未见的丈夫,赵伟克制住激动,只把萱萱推到他面前打趣:“时间仓促没来得及准备礼物,不郁闷吧,”金华笑着把女儿一把抱起:“媳妇辛苦了,健康可爱的女儿就是你给我带来的最好礼物。”

短短几天,他陪着妻女到处转悠。萱萱对玉树的生疏感逐渐消退,穿上父母买的桃红色藏袍,小姑娘开心地骑上牦牛照相,眼睛都笑弯了。看到妻女兴趣盎然地体验各项活动,他特别欣慰。来玉树前,金华想的是要完成好任务;工作一段时间后,结合以前和身边援青干部的突出事迹,他油然而生一种情怀,想把援青精神传承下去,家人的支持让他没有后顾之忧。“都知道艰苦,但没有人退缩。我们的心里有一股劲,要好好干,完成2020年全州脱贫的任务。”他的眼里亮晶晶的。

丈夫高原患病 妻儿感受玉树魅力

在北京市政府工作的杨岳国来玉树已有两年,创下了一个在岗率“之最”:一年只有28天离开玉树。这个“拼命三郎”忘我地工作,直到患上口腔癌,才在领导和同事的催促下离开高原,返京治病。

第一次手术后,心系玉树的他不久就返回玉树,遗憾的是病情很快复发,他不得不回去,接受了第二次手术。

他的妻子丁洁在丰台区卫计委工作,丈夫决定援青时,她选择支持,挑起全家的大梁,因为“人的一辈子总得做出点事情,这样到老了才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遗憾”。得知丈夫患病,她擦去泪水,在丈夫面前不表露出情绪,一心照顾着爱人。

6月,丁洁的母亲刚做了骨折手术,接着丈夫做手术,她几乎一个月都泡在医院里。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在领导、同事和亲朋的鼓励下,杨岳国术后恢复良好,又跟组织提出想重返高原,被领导拦下了。

丁洁一直想到丈夫工作的地方看看,这次有了体验的机会,就带着儿子一起前来。“以前我对对口支援这事不太了解,现在亲眼看到,觉得这个工作特别有必要,非常有意义,比从报纸上看有体会多了。”丁洁感慨。

向亲人报告:我们不负嘱托

十二中体育教师邵一鸣现为玉树电教馆副馆长,这次有机会带父母来看一年一度的玉树赛马节,欣赏盛装的牧民们载歌载舞的表演,一家人大呼精彩。

来玉树挂职一年,见证了电教馆从成立到初具规模,不仅硬件设施逐步达标,还开始培训全州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让他觉得很有意义。邵一鸣说,如果不是这次组织安排家属集体来玉树,自己可不放心让父母单独过来,毕竟自己无法时时陪伴。“这次活动组织安排好一切行程,真是办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明白父母的心情,他说会尽量安慰老人,给他们信心,可以放心地回去。

玉树州委书记吴德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的援建是“首善标准”,一批又一批援青干部谱写出助推玉树发展的感人篇章。

“我们要向北京致敬,向援建干部致敬,向援建干部的家属致敬。”

“缺氧不缺精神,苦熬不如苦干”,这句标语不仅贴在玉树指挥部食堂的墙上,也印在所有援青干部的心里。

对口支援工作启动以来,北京对玉树的援建资金比例、总量、到位率居6个对口支援青海省市之首。北京玉树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玉树州委常委、副州长王都伟介绍,玉树已实现跨越式发展30年。在硬件设施达标的基础上,现在的对口支援重点更侧重于城市全面发展、提升城市管理和群众生活水平上。

他表示,这次活动一方面为援建干部及家属创造见面团聚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向家属报告他们亲人的工作和生活,从而更加体谅对方的不易,更加支持对口支援工作。“这个活动系玉树首次举办,我们将积累总结经验,以后有望延续下去,并赋予新的内容。”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