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生食或食用半生不熟的海鱼、蛙、蛇、虾、蟹及贝壳螺类等而感染寄生虫病例的事情时有出现。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当前正值海鲜旺销季节,喜欢尝鲜的人们应该谨慎食用,当心寄生虫侵袭,损害自身健康。
我们该注意哪些寄生虫?
市疾控中心介绍,据调查,在我国广泛流行的人、鱼共患寄生虫主要有肝吸虫、肺吸虫、广州管圆线虫以及异尖线虫等。
吃海鲜时,要注意病从口入。生食、半生食淡水鱼可能会感染肝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生食、半生食螺、蚌、牡蛎等贝壳类可能会感染广州管圆形线虫;生食、半生食虾、蟹等甲壳类可能会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又称“肺吸虫”;如果认为海鱼身上不会有寄生虫,那就错了,生食、半生食海鱼可能会感染异尖线虫。这属于典型的“病从口入”,可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们的风险,那么,感染这些寄生虫都有哪些危害呢?
肝吸虫。人感染肝吸虫后,其成虫寄生在人体肝脏的胆管内,大量繁殖会引起胆汁堵塞、胆管发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还有资料显示肝吸虫感染与胆管癌、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肺吸虫。人感染肺吸虫后,其成虫体在人体组织中游走或定居时对脏器造成的机械性损害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在急性感染期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寄生于脑部可形成脑内多发性囊肿,出现剧烈的头痛、癫痫、瘫痪、视力减退、头颈强直、失语等症状。
广州管圆线虫。人们感染广圆线虫后,其幼虫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和脑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可使人致死或致残,健康危害极大。
异尖线虫。人感染异尖线虫后,其三期幼虫可在人体的消化道内移行,甚至钻入消化道内壁黏膜,造成消化道严重损坏,表现为恶心、腹痛、呕吐等症状。此外虫体及其分泌物会引发人体的过敏反应,具体症状为:水肿、风疹、呼吸障碍、甚至休克。
如何避开寄生虫?
说到这里,你是否会谈虫色变,惟恐避之不及?其实不必过于恐慌,市疾控中心提示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让你避开“虫”。
来源控制安全。选择进购、监管清晰,来源明确,水质有保证,冷链技术有保障的水产品;不吃任何来历不明的野生海鲜水产。
高温烹调或冷冻处理。对付海鲜寄生虫,原则很简单,加工时做到烧熟煮透,或以冷冻处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规定鱼肉必须在-35℃冷冻15个小时,或是 -20℃冷冻7天后才能食用;而欧盟的标准则是在-20℃冷冻超过24小时。
少吃或者不吃内脏等器官。海产品的内脏、呼吸器官、排泄器官等本身属于菌类、微生物等聚集的地方,尽量不吃。
注意病从口入
感染肠道传染病
同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以腹泻症状为主的肠道传染病,是夏季常见的传染病,俗称“拉肚子”。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腹泻可以引起身体重度脱水,伴有发高烧、全身酸痛、昏迷和休克等症状,甚至有生命危险。外出旅行时人的体力一般消耗较大,疲劳状态下人体容易受病菌侵袭,特别是夏天温度和湿度都很高,食物容易变质,因此旅游过程中更容易感染肠道传染病,要注意病从口入。
外出旅游尤其注意手部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尽量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使用流动水洗手;若没有流动水洗手时,可考虑使用免洗洗手液。
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保存食物应注意防蝇防鼠防蟑螂等有害生物;购买的食品要看保质期,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若罐装食物包装鼓起或者变形,坚决不食用。
注意饮用水卫生。饮用水煮沸后再饮用,可杀灭致病微生物。外出旅游时,若无法饮用开水应选择瓶装水,不要饮用生水或地表水,以防水源水被污染造成的疾病传播。
注意就餐卫生。不到卫生状况不好的小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应选择卫生状况较好的餐馆就餐,如活动地点没有正规餐馆,可自带食品和饮用水;若同行人员出现腹泻和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同行旅客应注意自我保护,病人用过的餐具、便器、卧具都应该消毒,以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同样,到海边旅游要尤其注意食用海鲜时,餐具应严格消毒,食用海鲜,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时要煮熟蒸透,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淹后直接食用的方法都不可取。
□本报记者 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