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昌平区兴寿镇的一家生产汽车配件的百人企业正在办理建会手续。至此,兴寿镇的百人以上企业建会率达到100%。在这些年的建会工作中,兴寿镇总工会在摸索中建立了一套方法,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摸清企业情况对症下药
要想动员企业建会,必先摸清企业的基本情况。兴寿镇总工会成立了由总工会主席为组长,总工会副主席为副组长的建会小组。去年,通过摸底,建会小组掌握了兴寿镇最后一家未建会百人以上企业的基本信息。这家企业专门生产汽车配件,拥有130多名职工,产品主要供应北汽福田以及国内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
“我们还到镇经济发展科了解了企业情况,得知该企业管理严格,通过四年以来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较好。”兴寿镇总工会副主席张静荣说。
做好准备工作后,就开始上门找企业相关负责人交流了。第一次上门,张静荣和工会服务站副站长陶世永并没有见到企业的总经理。“是一位主管经营的厂长接待了我们。”陶世永说。
因为此前掌握了企业的基本信息,明确知道企业希望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和增强职工的整体素质,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摸准了症结,自然有了对症的药方。针对企业管理者想发展的心理,陶世永在沟通时,重点讲解了建会对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益处。告知建立工会后,可通过职代会广泛征集职工代表提案,组织职工技术攻关、技术革新等,可完善经营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陶世永还抛出了橄榄枝,表示镇工会还可以推荐企业、班组、企业主参与评选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人先锋号、劳动模范等。还可以帮助企业与职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化解劳动争议。
“当时这位厂长听了我的介绍,对于建会,马上从不置可否的态度转变为认可。”陶世永说,“她表示和企业总经理沟通一下,然后给我消息。”
助企业解决问题赢得认可
企业明了建会的好处,才会认同工会的价值。在第一次见面交流后,企业负责人事工作的职工打电话与陶世永沟通了好几次,也准备好了建会的材料。但是随之而来的事又把建会工作耽搁了下来。“因为企业生产部门要外迁,所以企业负责人认为建会不是时机。”
近年来,全市开展疏解整治,拆除违法占地、腾退农村工业大院,位于兴寿镇的不少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些企业处于关停和外迁的状态。该企业的生产厂房就是属于违建性质,因此,企业决定将生产基地外迁,市场和管理部门将继续留在北京。
企业部分外迁,工人的安置问题也是企业的大事。本地职工和外地职工各占了一半,由于外迁地点较远,很多本地职工不愿随企业搬迁。期间,职工因公司离职补偿不合理找到昌平区劳动调解部门。
陶世永得到消息后,积极帮助企业与职工沟通,也希望通过协助解决这次群体性争议事件而促进企业建会。陶世永与其他职能部门几次共同到企业现场调解双方争议,帮助双方协商,做好补偿工作。“一方面运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对企业和职工双方权益做出剖析,另一方面引导双方采取依法调解的方式化解劳动争议,确保企业处于和谐的氛围当中。”陶世永说。最终,争议圆满解决,
“通过此次调解,使企业更深刻的了解到工会的作用,促使其管理者真心愿意成立工会组织。”陶世永介绍,“今年4月2日,企业派人来申请加入工会组织。4月16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工会委员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会主席、副主席。4月27日办理完成法人证书。目前正在开设工会独立账户,准备进入税务代收程序。”就这样,昌平区最后一个百人以上企业也建会了。
抓住时机大力宣传工会
目前,兴寿镇辖区内共有21个行政村,都建立了村级工会联合会。25人以上企业30家,其中百人以上企业6家,都已建立工会;25人以上100人以下企业24家,其中14家企业已建立工会组织。
张静荣介绍,针对目前辖区内的建会状况,每年年初都制定建立工会组织的发展计划。“特别是百人以上企业,要做到百分百建会,25人以上企业基本上都要建立工会组织。”张静荣说:“今年,已建会百人企业一家,40人企业一家,2家25人以上企业有建会意向。”
连续三年,兴寿镇最少有一个百人以上企业建会。“在这其中,我们找准各个时机宣传。”陶世永说。目前,兴寿镇的职工志愿服务队已经发展到了1200多人,每逢镇里有大型活动,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志愿者们穿着工会发放的志愿服务服装,帮忙维护秩序的同时,还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包括工会组织的介绍,职工互助保险介绍等,借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工会。”
在今年镇里举办的“三八节”活动,还有运动会,都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在今年3月的“春风招聘会”上,陶世永带领大家设立了一个工会服务站的摊位,向企业和求职人员大力宣传工会。“很多人到摊位来咨询,问工会服务都包括什么,劳动争议调解管不管,还有咨询维权等问题。”陶世永说。
陶世永还曾去村里进行调查,因为村级工会联合会已经全覆盖,村民都加入了工会。在调查中,村民对成为工会会员的好处大多都知晓。“大的方面是享受二次报销,小的方面是享受一些福利。例如很多人都在12351APP上抢过电影票、滑雪票等,还参加过工会组织的健步走、瑜伽等活动。这样一来,如果他们所在的就业单位还没建会,这些人自然而然会帮着宣传建会的好处。”
建会最基本的要舍得多跑腿
做好建会工作,多跑腿、多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张静荣领导的建会小组,一有空就往企业跑。对于已经建会的企业,指导开展工会工作;对于还没建会的,就沟通、宣传工会组织。拿陶世永来说,骑着一辆26寸老式自行车,在夏日里,每天跑个十几公里是常事儿。
跑腿不算,有时候门也难进,就算进去了,见到企业的负责人也不是易事。此前有个50余人的小企业,陶世永跑了五六次才见到企业负责人的面。“是一家药厂,产品供应北京的药剂公司。厂门虽然进去了,但是经理避而不见。”陶世永说。出来接待陶世永的工作人员每次都说“过几天回话”,但是一直没动静。连着去了三四次后,也许是被他的诚心打动,最终有位主持药厂日常工作的人员接待了陶世永,“把建会工作跟她一讲,她在大医院工作过,了解工会组织,也知道建会是件好事,就答应跟企业总经理沟通一下。”之后,陶世永又去了两次,这家企业终于同意建会了。
镇里还有一家做建材的企业,那一次是陶世永和工会服务站职工李俊琴一起去的。当时大门紧闭,推开门后,四五条大藏獒奔出来,团团把人围住。“好在企业的人赶紧出来把狗拽住了。”回想起来,李俊琴现在还挺后怕。
“推进建会工作没什么捷径,最基本的首先就是要多跑腿,多打电话,多宣讲工会组织的优势,让企业负责人能知悉这件事。同时,咱们的态度也要不卑不亢,把工会宣传到位,企业管理者也大多明白事理,当他们了解到建立工会是企业主与职工双赢的好事后,后续的建会工作就好开展了。”陶世永是一位近三十年的“老工会人”,他对劳动午报记者这样介绍自己的建会心得。
截至目前,兴寿镇总工会拥有会员将近7000人,独立工会40余个。
□本报记者 周美玉
■记者手记
脚板底下出实效
采访时,陶世永说,动员企业建会这项工作没什么捷径,一脚一脚跑出来是前提。记者去采访的当天,本来已经约好了,到了却发现陶世永不在办公室,手机放在桌子上。
等了十几分钟,陶世永拿着一张表格风风火火的走进来了。他把表格递给记者,上面是几家企业的名称、地址和简单的基本情况。“这几家企业都是还没有建会的,我刚才就是去相关部门查询他们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对于这几家企业,陶世永表示比较“难啃”,不是企业的注册地址早就不存在了,就是根本联系不到企业的人。“你看,像这家企业注册地址在半壁店181号,这个地址早就拆没了。这家企业也查不到联系方式,下午我得到实地跑一趟。”
采访当天的晚上,记者无意中看到首都职工健步走“121”APP上,陶世永当天走了15000多步。眼下,北京工会组织一步步的壮大,其中正是有他这样的基层工会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和实干。
■短评
天下至难必破于实
□周兴旺
熟悉工会工作的人都知道,推进工会组建工作可以说是工会工作领域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了,尤其是经过前面十几年高强度的建会推动工作之后,余下的未建会的企业和新经济组织,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在北京昌平区,却有一个基层工会迎难而上,主动找硬骨头啃,在建会工作领域留下了一串靓丽的成绩单,它就是昌平区兴寿镇总工会。
兴寿镇位于昌平区的东部,是一个以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业的乡镇,镇域面积约75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区内没有特别大的规模型企业,以零散的小微企业与村级合作社为主。就是在这样一个难成建制的零散型区域内,兴寿镇的工会干部已经实现了村村建立工会联合会,辖区内25人以上企业共30家,其中6家百人以上企业全面建会,其余的微小企业共24家,有14家已经建会。
与别处的工会干部一样,兴寿镇的工会干部也同样面临着“门难进、面难见、话难听、事难办”的工作窘境,不少企业主见到工会干部也曾“绕着走”或者“避而不见”,但这里的工会干部笃信“脚板底下见成效”,不怕“三顾茅庐”,更不怕“遇见冷脸”,抓住一切机会上门走访、宣介工作,以滚烫的热情软化对方的冷漠,最终都取得了携手言欢的良好效果。这就说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哪怕天下至难之事,只要根据实情,务求实效,持之以恒,都能攻而克之。兴寿镇的工会干部正是不怕“把嘴磨出泡、把脚跑出泡”的劲头,锲而不舍地推进建会工作,一个山头接一个山头地啃,才能取得如此让人欣喜的成效。如果越来越多的工会干部具有这样的一种“主动啃硬骨头”精神,实打实,心贴心,开诚心,布公道,夜以继日,边宣讲,边做实,不达目的不收兵,则破解建会工作难题,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不是什么大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