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征服人类胃的香料 (上)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征服人类胃的香料 (上)

 

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广州,那里加深了我的吃货特质,毕竟对于广东人来说,世界上的东西只分两种:能吃的和不能吃的。于是,当我开始关注植物之后,我认为植物也可以只分两种:能吃的和不能吃的。

在能吃的植物里,除了那些能生产主食管饱的、味道鲜美可以当作蔬果的,还有一类不可忽视,就是负责调味的香料植物。虽然它们不能大把大把地被痛快食用,但一餐饭里如果少了它们可能就真的滋味寡淡了。而香料植物往往因为特殊的味道成为“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如香菜,每次去楼下早点铺吃豆腐脑,我都恨不得把店里的一盆香菜都加进自己碗里,而我大学时有个和我同名同姓的同班同学,刚入学时在食堂吃到了香菜,以为北京的每道菜里都会放它,差点和家里商量退学事宜。

虽然香菜很香,但我们并不管它叫香料,香料也不是中国烹饪中的叫法,此词天生带着异域色彩。中国人把它叫作调味料,简明扼要地道出了它的使命——调理出更佳的菜肴风味, 而不是要抢去食材本身的特色。

在中国传统而家常的烹饪中,最常用到的调味料也的确不是以“香”著称的,倒是辛辣味道的比较多,中国的五味“酸、甘、苦、辛、咸”里,也没有“香”,大概是因为中国的烹饪技法实在博大精深,各种味道都可以烹调出“香”的感觉来, 五味杂陈的香才是更高意义上的香。无论如何,中餐里的调味料绝不简单,如果也把它们归入香料范畴的话,葱、姜、蒜、花椒、大料则是当家的法宝。

葱——葱不离怀,百病不来

葱原产于中国,品种着实不少,大体可分为普通大葱、分葱、胡葱和楼葱几类。中餐烹饪多用大葱,按其葱白的长短,又有长葱白和短葱白之分。长葱白辣味浓厚,著名品种有辽宁盖平大葱、北京高脚白、陕西华县谷葱等;短葱白短粗而肥厚, 著名品种有山东章丘鸡腿葱、河北的对叶葱等。中医自古还有“葱不离怀,百病不来”的说法。葱入药时,可以“治伤寒寒热,中风,面目浮肿,能出汗”,民间还有大葱煮水治感冒鼻塞流涕的偏方。

葱味辛辣,将之切碎和蒜末、姜末一起下到油锅中“炝锅”, 顿时香味四起,即将炒制的菜肴几乎成功了一半。不过也别以为葱只能做“葱花”点缀菜肴,在经典鲁菜葱烧海参里,大葱段显然是主菜的一部分。一道上佳的葱烧海参讲究海参清鲜, 柔软香滑,葱段香浓,葱味醇厚,食后无余汁。真正的老饕, 会觉得里面的大葱更能体现此菜的真味。山西还有一道菜肴叫烧大葱,大葱更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在这道菜里,新鲜的荔枝肉竟然也成了大葱的配角,大葱吃起来咸鲜中隐隐透着酸甜, 特别开胃。不过在广东和中国香港等地,不喜欢吃葱的人不少, 他们在餐馆点单时会说一句“走青”,就是不要在我碗里放那些青青绿绿的东西,非常形象。我在广州最好的朋友每次点菜都叫“走青”,这恐怕是我和她的最大人生分歧了。

姜——中餐烹饪中的除腥小能手

姜我也喜欢,它原产于印度尼西亚,我们食用的是植物的块茎。姜一切开就有香气,源于成分中的挥发油类,辣味成分则为姜辣素。姜的年龄不同,姜辣素所含比例也不同,导致生姜和干姜吃起来味道有异。生姜的效用偏重发汗、止呕和解毒, 上面提到的炒菜炝锅用的就是生姜;烘干或晒干的干姜入药, 能温中散寒;夏季产的子姜是姜的嫩芽,适合切丝生食。作为调味料入菜的姜,一般要切成丝状,如姜丝肉是取新姜与青红辣椒,切丝与瘦猪肉同炒而制成的菜肴,其味香辣可口。而更多的时候,生姜被切成薄片或小块,在中国人无所不能的炖、炒、煎、烧、煮中充当着除腥小能手。

中医认为姜能驱毒去邪,温热中肠,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能,此外还有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之功效,故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而姜枣红糖水,则是女人“那个不痛,月月轻松”的最好伴侣了。我在广州的日子爱上了“姜撞奶”。据说它的美味就在于牛奶与姜汁的激情碰撞,甜与辣完美融合。在倒牛奶时,要将杯子提到一定高度, 不要犹豫,在瞬间把杯子以特定角度倾斜,让牛奶快速倾入姜汁中,至少要在 4~5 秒内倒完,才能产生丝滑完美的口感。

大蒜——使用得最多的调味料

大蒜是秦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国的,而今已经是我们使用得最多的调味料。中国北方人甚至保持了生吃大蒜的习惯,吃面条、吃饺子不生嚼上几瓣大蒜,这顿饭还不如不吃。大蒜在调理肉类菜肴中,有去腥、解腻、增香的作用,尤其是川菜烹饪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大蒜也可作辅料来烹制川菜,如大蒜鲢鱼、大蒜烧鳝段、大蒜烧肥肠等。这些菜肴以用四川温江的独头蒜为佳。这种独蒜,个大质好,蒜形浑圆,皆色白实心,含有大量的蒜素,具有独特的气味和辛辣味。从营养上来说,加热容易破坏蒜素,生食更好。因而把大蒜捣成泥状,用于蒜泥白肉、蒜泥黄瓜等凉菜也是不错的主意。中国南方人基本不接受生吃大蒜,觉得它是“臭的”。吃完蒜确实会口臭,但这怎么能抵消吃蒜时的痛快呢?西方人也不太吃大蒜,不过他们有一款著名的蒜香面包,也就足以称霸美食界了。

花椒——川菜里销魂的“麻”

提起花椒,文化人先想到椒房,那是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住的宫殿,以花椒和泥涂壁,使之温暖、芳香,并象征多子。而吃货对于花椒的感情基本可以认为是四川人培养起来的,川菜里那销魂的“麻”全靠它了,所以它还有蜀椒、川椒的别名。花椒完全独立成为川菜的一种基础味型,是一百多年前的事了。清末《成都通鉴》中有关于“椒麻鸡片”的名目。从那时起,“麻”作为一种味型,开始在四川流传。中医认为花椒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在潮湿多阴的四川, 吃花椒成了祖辈流传下来的健康法宝,而会吃的四川人则把花椒的调味功效发挥得无以复加。川菜里用花椒,有“先放后放,生放熟放,用面用口”的说法。“先后”是指下锅的顺序, 如做红烧食品,花椒要先下锅,和辣椒、豆瓣等调料一起炒。四川饭馆里的炝炒时蔬,要将油烧热后,先下花椒粒、干辣椒炸出香味,再下蔬菜翻炒。“生”指生鲜花椒,不烘干。比如, 麻辣馋嘴蛙,就要用生鲜花椒。因为蛙的肉质细嫩,只能够经受住青花椒,而干花椒的老麻味道则会破坏其口感。“面”是指花椒面,比如,做麻婆豆腐需用花椒面。豆腐很润滑柔嫩, 花椒面掺入豆腐中能够迅速入味。豆腐不好单独夹起,一般都是和调味料混合着吃,如果直接用花椒,吃一口花椒,又吃块豆腐,在口腔里面的反差就太大了。据说过去到成都著名的“陈麻婆豆腐”老店吃饭,顾客要自己到窗口端菜。只见红白相间的菜肴坐在热腾腾的炉子上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大师傅盛上一碗端给你以后,还要指着旁边钵子里的花椒面,说一声:“要是不麻,花椒自己加!”我却不大喜欢花椒,一定先从盘子里挑出去,免得不小心吃到嘴里,那或轻或重的一麻,中断了享受美食的节奏。

大料——中国香料里的高颜值

大料是我国的特产,也叫大茴香、八角,具有微甜味和刺激性甘草味,烹调后有浓甜的香味。因此,无论卤、酱、烧、炖, 都可以用到它。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的八角产量为全国之首, 被称为八角之乡。去腥添香是大料的第一功用,特别是在炖烧牛羊肉时,加入大料可以去除腥膻味,使菜肴味道更香醇。除了调味,大料还有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的药效,可以用于治疗呕吐、腹胀、腹痛。大料算是中国香料里颜值高的,八角的形状非常美。市场上有发现以莽草充当大料的现象。莽草中含有莽草毒素等,误食易引起中毒,其症状在食后 30分钟内表现, 轻者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致死亡。分辨二者并不难,首先数它的荚角,真大料荚角一般为8只,也有7只、9只的。而莽草的荚角多至 11 ~ 12 只。再看果形,真大料果肥大,角尖平直,籽粒肥满光色明亮,而莽草角形细长,角尖上翘,呈弯钩状, 瘦小无光。真大料有自己特殊的芳香味,而假大料气味似花露水或樟脑,口咬味苦,嘴感麻木。要想不吃到赝品,一定别忘了数数它的角。

主讲人介绍:

凌云,资深媒体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先后任职于《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旅伴》等媒体。博物、花艺及手绘迷恋者。其著作《万物与花同:24堂人文自然课》获优秀畅销书。

□主讲人:凌云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