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安全监管局研究室,共有7名同志,平均年龄36岁,是一支肯干事、能吃苦、讲奉献、真团结的小团队。作为局党组决策的参谋部和智囊团,研究室不断巩固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时刻不忘“研究”的本色,着眼安全生产工作大局,谋思路、出政策、定方案,提出全面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统领意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
为安全生产领域改革
提出统领性意见
“研究室可以说是全市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的设计师,主要工作就是为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市安监局研究室主任车广杰表示,自2014年起,研究室就接连制定出台文件,为我市的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提出统领性的意见。
2014年,由市安监局研究室负责起草,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促进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意见》。2016年,以市政府的名义印发了《关于推进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见》。2017年11月,再次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
“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印发安全生产领域顶层设计文件,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车广杰进一步解释说,通过文件进行工作引领,为全市安全生产领域的工作改革、创新、发展进行总体设计和谋划,正是研究室以文辅政的重要工作成果。
去年印发的《实施方案》包含了建立安全预防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生产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危化品集中管理体系建设等多项内容。如今,文件中提到的多项内容,已经落地生根,为我市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更加强有力地支撑。
“比如,方案中提出要在国有企业建立安全总监制度,这对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和强化。”车广杰告诉记者,原先在大型国有企业中设有安全部长,通过设立安全总监,安全管理人员的地位高了,在督促落实、统筹协调安全生产工作的时候,更有力度了,作用发挥更加突出。
通过《实施方案》的引领,如今,我市“市属国有企业所属具有生产经营活动、规模以上的二级及以下单位,已经开始实行安全总监制度。”
参与方案具体起草工作的研究室副主任唐亮告诉记者,方案中还提出具有储存设施的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有序退出。在全市各级的努力下,仅2018年上半年就有6家有储存设施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完成了疏解退出,全市累计退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已达到129家。
根据方案中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市安监局研究编制了《重大安全风险辨识建议清单》,为行业、企业开展重大安全风险辨识提供参照。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7个试点行业领域共有6446家企业完成了风险评估工作,共上报了97191个风险源,初步形成了全市安全风险清单和电子地图。方案中还提出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开展安全生产督察。根据工作计划,2017年,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督察组已完成了对全市16个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覆盖督察,并整理出了7大类1100余条问题清单。今年,市委市政府组建了9个安全生产督察组,开展对市住建委、市交通委等9个市级行业部门的安全生产督察工作。
重事后保障
更重事前预防
2017年2月,东城区一餐厅发生火灾事故,导致1名员工死亡,保险公司支付死亡赔偿金50万元(保费300元);2017年6月,通州区永乐店镇一个体商店发生压面机轧伤事故,导致一人左手5指切除,保险公司支付13.75万元残疾赔偿金和2万元医疗费(保费300元)……
这是在我市推行的北京市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简称“安责险”)制度给企业和职工带来的好处,企业只需要缴纳少量保费,就可以享受到高额保障。
安责险作为安责险制度的载体,是由生产经营单位购买的一种责任保险,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相关事故并由企业承担赔偿责任时,相关费用由保险公司负责赔付,具体包括:企业员工、第三者的死亡、伤残赔偿金,医疗费用、事故救援费用(含疏散费用)、法律费用等。
本市安责险制度的建设、推动工作,都是由市安监局研究室负责。研究室工作人员张杰告诉记者,安责险制度推行工作是从2014年底正式启动,期间开展了为期2年的试点,2016年底试点期结束后,于2017年在全市全面推行。在试点期内,全市共有21370家企业参保安责险,保险费规模为4173.38万元,投保企业得到了超过896亿元的风险保障。
“对于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薄弱,更没有出事故的本钱,一旦发生亡人事故,很可能就倾家荡产了。在事故发生后的赔偿保障方面,安责险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张杰说。
除了事后保障外,作为政府部门推行的一项制度,安责险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更能体现在事前预防上。
研究室工作人员刘艳详细讲解说,安责险的参保企业均可提取保费的22%作为事故预防费。其中的12%通过企业自主申请和市区统筹集中使用两种方式,专门用于参保企业开展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事故预防工作,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另外的10%主要用于保险机构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为参保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企业不出事,安全管理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在投保安责险的时候,还会有相应的费率浮动机制,最高可下浮50%。”刘艳说,“作为政府推动、市场化运营的政策性险种,安责险的赔付非常快,对事故的处置和善后有很大帮助。”
如今,大家都看到了它的好处,截至7月底,全市保险有效期内(2017年8月1日—2018年7月31日)的参保企业达到40144家,投保企业得到了超过2223亿元的风险保障,用于开展事故预防工作的经费近2000万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
共筑安全生产防线
2017年1月24日,由北京市安监局主导和组织,京冀两地联合成功开展烟花爆竹执法行动。在通州牡丹路和通胡大街交叉口一处烟花爆竹零售点,执法人员通过仪器扫码查产品源头是否安全可靠,检测现场监控设备工作是否正常等,通过一系列的检查,确保零售点的安全性。一上午的时间,两地执法人员马不停蹄检查了3处烟花爆竹零售点。
“这是自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以来,安全生产领域的第一次联合执法。”研究室工作人员杨颖告诉记者,京郊不少区与天津、河北相邻,特别是北京和河北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以及人员流动方面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粘连性”。许多地域交界区存在大量的生产经营单位,也是安全生产违法违规现象的多发区、高发区。跨区域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以及油、气、水等地下管道等类似的隐患和难点问题,需要执法检查的协作联动加以解决。
“开展协同执法检查对于实现安全生产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执法检查是安监部门的一把‘利剑’,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既是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突出问题和隐患的重要手段。”车广杰表示,做好安监工作,就要充分利用好这把“利剑”,剪除事故隐患,保一方平安。
其实三地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协同发展从两年前就开始了。2016年6月23日,在研究室的筹备下,京津冀三地安监部门共同召开了第一次京津冀安全生产协同发展工作会议,标志着京津冀安全生产协同发展机制的正式建立,通过并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安全生产工作协作办法》《关于加强京津冀安全生产协同发展的意见》和《京津冀安全生产协同2016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三份文件,使三地安全监管工作能够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在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2016年11月24日,研究室又举办了京津冀安全生产协同发展论坛暨第二次安全生产协同发展工作会议,邀请专家学者、监管人员共同研讨京津冀安全生产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京津冀安全生产协同纵深发展。
如今,研究室正在与监管一处、法制处等相关处室通力协作,着力研究三地一体化多层次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结构,以此推进建立京津冀一体化安全生产标准制度体系,通过“共同制定、分别批准、协同发布”的形式,全面推进京津冀安全生产标准建设的协同发展。
【对话车广杰】
记者: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安全预防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这项机制将会带来哪些益处?
车广杰:通过构建并持续运行安全预防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可以做到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对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意义重大。
记者:安责险在具体推动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难?
车广杰:最初推动阶段还是很难的,因为大家对安责险的理解并不透彻。不仅企业认为是在给他们增加负担,就连我们自己的安监干部都觉得自己成了卖保险的。
我们后期加大宣传力度,每年不同层面的宣导会就要开五六百场,向企业负责人宣讲安责险的好处。此外,我们还拍了宣传片在公交、地铁上播放。企业主理解后,大都会选择投保,因为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安责险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记者:研究室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安监局先进党支部、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还被评为局先进集体。作为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在党务工作上您有哪些心得?
车广杰: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在认真分析支部的突出特点、薄弱环节、人员结构的基础上,明确了 “党员干部助力支部建设 支部建设助推业务工作”双助型党支部和创建“书香型、效能型、枢纽型、活力型、勤廉型”五型处室的工作方向。坚持将业务工作短板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持续开展“优秀文稿起草人讲评”,设定赴基层调研频次目标,组织策划“调查研究转作风 深钻细研助决策”主题党日活动等,通过抓党建来带动工作作风的转变,带动业务工作的发展,实现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并进,支部建设与党员干部成长的互促互进。
□本报记者 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