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学习篆刻入门须知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7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篆刻入门须知

 

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样式之一。是以印材为载体,以篆书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以篆法、章法、刀法为创作要素表现文字美、线条美、构图美、刀法美、意象美的创造型艺术。通常经过写稿、镌刻等步骤,故又俗称“刻印”“刻图章”等。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奇葩,是中国的一张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2009年9月,中国申报的“中国篆刻”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篆刻”与“印章”的区别和联系

“篆刻”与“印章”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具有艺术欣赏功能。

“印章”起源于商周,盛于秦汉、六朝、绵延于隋唐、明清。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也作鉨)。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玺”的,唐代武则天时改“玺”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史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篆刻”倡于宋元、繁盛于清,至今未衰。“印章”的材质以铜为主、晶玉、金银皆有,秦以后,有完善的等级规定。“篆刻”则以石质为主。从功用上看,“印章”是权力象征、征信、厌胜等实用功能,用于文书、契约、诏令、货殖等场合,后世用以考古、赏鉴等。“篆刻”则以艺术欣赏功能为主,兼具征信的实用功能,视为印人的“精神所寄”,用于书画艺术等场合。从制作过程来看,“印章”为篆写、铸刻分离、工艺复杂、多人合作。“篆刻”则为篆写镌刻两个步骤,由个人创作完成,易于表现个性,抒发性情。从性质上讲“印章”是带有艺术性的工艺制作,而“篆刻”是有理论、有流派能抒发性情的艺术创作。“印章”所用字体正、草、隶、篆皆有,而“篆刻”所用字体以各种篆书为主。

常用印章的种类

姓名印:又称“名印”。指印文为姓名的印章,为私印的一种。是历代印章中最常见的一种。一般只镌刻姓名,单名时姓在印章右方,名在印章的左方;双名时姓单独在印章右,名在印章左方,以防误读;或为印章凑足四字,双名加“印”“章”等字,单名则加“之印”“之章”“印章”“私印”“印信”等字,名印以白文为正格。

字印:亦称“表字印”,指印文为表字的印章,为私印的一种,字为古人的别名,通常与名的涵义相关,以表德行,特性,故又称“表字”。始见于汉代,唐宋时广泛应用于书画作品。印文大多加形式或加形制私“印”字,偶有作“字某某”,亦有加“印信”二字的。近代有将表字与吉语相连刻于一印的,如“某某长寿”等。

总印:印章一种。合地名、姓名、表字于一体,称“总印”。多见于魏晋私印。明以后常为篆刻家效法。

收藏印:钤盖于自己收藏的书画作品、图书典籍之上的印章。

鉴赏印:鉴赏书画典籍所用的。

斋馆印:又称“轩斋印”“斋堂馆阁印”。以斋馆名入印,故称。

闲章:又称“词句印”。印文为诗文、词句、警句、成语箴言。常钤于书画作品上。

起首章:又名引首章,闲章的一种。通常钤盖于书画作品起首处。内容多为斋馆别号,也有词句,年代等。

压脚章:用于书画作品上的一种闲章,又称“压角章”、“镇角章”、“押角章”、“画角印”。其印文多为斋堂馆阁及词句。一般钤印于书画作品的下角。

篆刻的工具和材料

1、刻刀:一般采用平口刀、分大中小数种。治印者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刻刀。

2、印石:常用印石有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等数种。

青田石产自浙江青田县、软硬适度、易于奏刀,而很好地表现契刻的艺术效果。通常青田石,价格很低,初学者可用。

寿山石。产自福建寿山,品系很多,价格高低悬殊,贵者如“白芙蓉”“田黄”等,普通寿山石适合初学者。

昌化石。产自浙江昌化。石色斑斓,常见的有白、灰、红、紫等色,有的鲜红像血色,故名“鸡血石”,这种印石难得,是昌化石中的精品。普通昌化石适合初学。

巴林石。产自内蒙古巴林右旗,质地细腻、软硬适中。其中巴林鸡血石,是市场新宠。

其他还有山东的莱石,青海冻、昆仑冻、丹东石、萧山石和辽宁冻等,近年从老挝引进的“老挝石”等都可作为刻印的印材。

选择印章石时要仔细挑选,因为目前印石多采用爆破或重型机械开采,所以石章往往有裂纹,还有以胶或者蜡填嵌裂口的;购买时要选择砂钉少的,细腻、温润、凝结的印石。

3、印泥:以西泠产品为佳。印泥宜放瓷质印泥缸中,须常用牙质或塑料的印筋搅拌。

4、印床:有木制和金属制多种,初学者用印床便于运刀,熟练者常不用印床,用手执石,灵活转动,配合受刀。

5、笔墨砚刷:笔一般以小毛笔为宜,刷子可自制,也可用旧牙刷代替,用以钤印前刷清石章底部残剩的石屑。

6、印规:帮助钤印定位的工具,钤印后印规暂不移动,如钤得不清,可将印章紧贴印规重新钤印。

7、纸:写印稿可用薄宣纸毛边纸,钤印可用连史纸,薄宣纸。

8、砂纸、镜子:砂纸为磨印专用。小镜子用来反照印文。

9、印筋:搅拌印泥用,用牙或骨制品为宜。

篆刻的方法

1、写印稿的方法

反写法:是将印稿设计在透明的纸上,翻过纸侧依照“反稿”用铅笔摹写上石,再用毛笔或记号笔复写一遍。印章上石后,宜用镜子对照仔细审视,作进一步修正。还有水印法等。

2、执刀法:执刀如执笔,适应刻者习惯为佳。

3、运刀法:总分冲刀法和切刀法两种。冲刀就是刀角顺着要刻的线条推刀前进,并用无名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运刀速度,要一节一节地冲,线条要凝重。切刀是依靠刀角一起一伏,以若干重复动作完成。一般宜冲、切并用。

印章的边款知识

印章的边款称为“款识”。是篆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方形印章为例,共分五面。刻一面款的款文在印章的左侧或顶部。刻二面款的款文起于印章后侧(面向自己一侧)终于印章左侧。刻三面款的,款文起于印章右侧,终于印章左侧。刻四面款的,款文起于印章的前侧,终于印章左侧。刻五面款的,款文依前顺序刻完四面,最后终于印顶。有形印的变宽定位,多以动物尾部一面向己,头向任何方向均可。建筑物钮印边款均以二孔所在之面为左右两边。薄意钮印一般以画面主体为左侧。

篆刻常备的书籍

印谱有《十钟山房印举》《上海博物馆藏印选》,明清以来的篆刻家印谱。工具书有《甲骨文编》《金文编》《古籀汇编》《说文解字》《说文部首》《汉印文字徵》及教科书《篆刻学》《青少年篆刻五十讲》等,中、小学生刻印也可参照一些篆刻字典。

学习篆刻艺术的几点体会

印人必然是书家,书家未必是印人。首先要学好篆书。篆书是篆刻的基础,即所谓“印从书出”。

二是多临古印。学篆刻要从临印开始。最好以秦汉印平稳一路为范本,反复临摹。

三是多下印外功夫。广泛涉猎姐妹艺术,如摄影、雕刻、绘画、舞蹈、诗词歌赋、对联等,同时多读书,特别是传统经典文化书籍要细品、细读,历史上的篆刻艺术大师如邓石如、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康殷等都是大学问家、集众艺于一身,相得益彰。

四是对待篆刻的心态要正、路子要正、脚踏实地、厚积薄发。曾几何时,“三俗”之风盛行,“创新”实际是 “皇帝的新衣”。想学好书法篆刻、老老实实按着科学的方法,花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生去探索,才可能小有所获,不要奢望一蹴而就,一夜成名。我认为篆刻是寂寞的艺术,和目前唱流行歌曲一夜走红有本质的区别,篆刻没有捷径可走。企图入个什么高研班,拜个所谓名师,拿个所谓文凭,入个所谓国展,自认为就是篆刻家了,这太天真了。退一步讲,即使你刻得很好,把篆刻当成职业也非常难,篆刻是脱离了实用性的小众艺术,艺术高端而市场狭小。所以要把学习篆刻当成是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手段,要淡薄名利,作为人生素质的长期投资来作。

五是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笔墨当随时代。艺术要接地气。本来认识篆刻的人少之又少,你再弄一些晦涩难懂的词句,东拼西凑的字体,加上自创的章法和刀法,你说能有群众基础吗?这就是“三俗”的表现。我主张多刻紧跟时代的及优秀传统词句和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雅俗共赏的词语,不但中国人能听得懂看得懂,外国人也能明白。只有让艺术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服务社会,艺术才有生命力。艺术有了群众基础,才能得到更好地挖掘、继承、传播、创新。

主讲人介绍:

钱宏华,男,斋号石乐斋,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密云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市密云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书法、篆刻30年,入展中日、中韩、东北亚等国际书法篆刻展。出版《钱宏华书法篆刻集——心经》《宏华印象》。篆刻作品作为文化符号被政府、政协文史及文化媒体广泛用于画报、杂志、书刊、旅游产品、明信片、实寄封。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国家级专业媒体刻制的作品被推介到世界相关国家。

□主讲人:钱宏华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