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甘作“铁面卫士”护蓝天
北京榜样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7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作“铁面卫士”护蓝天
——记密云区西田各庄镇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王波
 

“无照经营,又污染环境,必须清退,没商量。”打着电话的王波义正言辞,铁面无私,没给电话那头的人更多的机会,就直接挂断了电话。转头他对《劳动午报》记者说,“对于那些‘散乱污’企业,我们一向坚持零容忍,查到一个清退一个。”

1981年出生的王波,在密云区西田各庄镇人民政府已经工作了20年,如今任镇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一职,主要负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一般制造业退出、“散乱污”治理、工业锅炉改造及经营性小煤炉清理等工作。据统计,仅2017年,该镇就疏解整治涉污企业112家,其中包括清退77家“散乱污”企业,监督35家环保设备设施未达标的企业进行清退或整改。今年,他荣获首都劳动奖章。

上门监督企业排放达标

全部整改合格才罢休

2017年是北京市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和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的关键一年,在全市都轰轰烈烈开展相应工作的同时,西田各庄镇也在这一年实现了新的跨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王波告诉记者,作为主抓该专项行动的科室,他带领科室人员深入一线,走街串巷,几乎是见到类似厂区的大门就进,见到生产企业就查。

据了解,西田各庄镇辖区内共有正常经营的企业50家左右,大多数是低端制造业企业和小型机器加工企业,对于这些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在王波的职责范围内。而联合环保、工商、安全等单位进行执法检查,是去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检查企业生产排放是否达标,环保设备设施是否完善。

“镇域内有一家生产游乐设施的企业,我们在第一次检查的时候就发现该企业在铸塑生产环节中,存在涉气污染,于是向其提出了整改意见。”王波告诉记者,这家企业还算配合,经过几次沟通和交流,就开始着手进行相应整改工作,可在随后的验收检查中,执法人员又发现了新的污染点。于是,王波他们又开始讲政策,做工作。

在深刻领会环保的意义后,该企业负责人主动邀请相关执法人员,深入企业生产各个环节,检查和指导整改工作。“经过十几次的沟通和协调,最终该企业历时几个月,完成了全面整改工作。铸塑和喷漆等涉气污染的生产环节,被外迁出企业厂区。”王波说,对于辖区的50多家企业,他们都是这样从检查到提出整改意见,再到一一验收,每一个环节都严谨踏实地进行。

“那段时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下乡,上门给企业讲政策,监督企业整改,直到全部整改合格了才罢休。”王波说。

“散乱污”企业零容忍

清退工作艰难但须持久

什么是“散乱污”企业呢?就是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未办理工信、发改、土地、规划、环保、工商、质监、安监、电力等相关审批手续,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这些企业都隐藏在各村当中,我们只能靠村级举报、工作人员走访和第三方协助,才能找到他们。”王波说,对已核实的“散乱污”企业,他们本着“先停后治”的原则开展工作。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或不具备整改条件的“散乱污”企业,坚决实施“二断三清”,即断水、断电,清除原料、清除产品、清除设备。坚决杜绝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同镇异地转移和“死灰复燃”。

“这是一项得罪人的活,取缔的企业可能涉及到很多人的经济利益。”但既然干上这项工作,王波自然也不会惧怕困难。反复地宣传环保理念和整治政策,坚定的工作态度和决心,让王波和同事们在清退现场的一次次斗智斗勇中不断成长。

采访中,王波告诉记者,在长期的清理“散乱污”企业、拆除小煤炉的工作中,也曾有惊魂一刻,险象环生的时候。在一次排查“散乱污”企业中,企业因拒不配合检查、整改和清退工作,王波带领太子务村包村干部等相关工作人员按要求对该企业采取“两断三清”措施,情绪激动的企业负责人居然抽出壁纸刀对王波进行人身袭击,直到警方出警才控制局面。即便如此,王波也没有停止工作,该企业在三天后完成了清理工作。

据统计,截至今年春节前,西田各庄镇共清退“散乱污”企业77家,而“零容忍”的强硬态度也看出了该镇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工作的决心。王波说,为防止“散乱污”企业同镇异地转移和“死灰复燃”,他们在2018年的工作任务中加入了“回头看”,在拉网式检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已清退企业原有的厂房和院落,定期进行回访排查,坚决杜绝“死灰复燃”。

恪守党员干部职责

用行动诠释敬业与担当

王波是一名共产党员,从承担起手上的工作开始,他就深知未来的工作之路艰辛且漫长。但他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凡事冲在前面。

有一次,王波和同事们在例行检查时,突然听到巨大的机器轰鸣声,他们顺着声音查找,在一处未生产的煤厂身后,隐蔽着一处大门紧闭的院落,内部机器轰鸣,“我们立即叫门,但怎么也没人应声。”当时,王波立即通知村干部,联系房主,让企业开门检查,大门打开,该院内正进行喷漆烤漆。

“随即我又让房主联系企业负责人,提供相关手续,在得知对方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我们又联系电管站对该院落进行断电,并通知企业立即停产清理。”王波回忆,在等待电管站工作人员过程中,他们又在周边发现了三个无证无照生产的“散乱污”企业,同样联系房东和企业主,各种沟通和协调,王波他们就在凛冽的寒风中等待了近3个小时,等通知完负责人让其5日内清理,并对企业完成断电后,已近晚上9点了。手机关机,脚被冻得几近麻木,可这一行人,之后返回的不是自家,而是回到办公室通知各相关单位,第二天进行联合检查。此后,王波他们天天盯着这几家企业清理,随时上报,一周后,四家企业全部清理完成。

王波总是很忙,即便是接受采访过程中,他的电话也总是一遍一遍响起。“电话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和沟通很多事情,在办公室是这样,在外面下乡,电话更多。”王波告诉记者,他很少待在办公室里,几乎每天都会下乡检查和巡查,电话联系村干部、房东、电管站等相关业务单位,各种各样的事情都离不开电话。“这样的通话频率,每月1000多分钟的通话时长根本不够用。”王波说,最夸张的一次,仅仅九天时间,他就打完了一个月1000多分钟的电话通话时长。

而对于长达半年没休一天假的敬业精神,王波只是淡淡一笑,“干工作嘛,就得敬业,就得有担当,否则怎么实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呢。”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