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好照片是剪出来的?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7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照片是剪出来的?
——说说摄影中的剪裁术
 

摄影艺术说到底是一种剪裁的艺术,一张照片绝不可能包罗万象。在拍照时只能在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中选取一个小小的局部,也就是用相机的取景框进行剪裁。这第一次剪裁是关键,也是决定大局的。第一次剪裁的好坏能决定一张照片的成败。

但是,在用取景框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景象进行直接剪裁时,往往由于种种局限和阻碍,使得摄影者不能得到心目中最理想的画面。因此在存储到电脑后,经常还要再进行一次剪裁。《照片剪裁》主要是针对这次剪裁的。

剪裁尺是两片“L”形的薄的塑料片,把它们相对在一起,形成一个方框,在照片上来回移动,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原则。从而在不同的剪裁方案中择优而用。

剪裁尺“L”的内角必须是直角,不然就得不到标准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照片了。剪裁的过程是第二次创作的过程,对于剪裁的各个方案,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思考,反复推敲。

现在的照片都是在电脑的剪裁工具中进行的。剪裁后看看清晰度是否实,颗粒度是否粗,是否具备放大的条件,一般来说,拍摄的文件量越大越有利于剪裁的进行。

剪裁的作用之一

剪去杂乱之物

在拍摄照片时,往往会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得不拍下一些明知无用的景物。这些无用之物就可以在事后印刷放大时,把它们剪裁掉。

例如:在一次和美国摄影团交流时,看到一名摄影师神态专注地听着讲解,由于条件不允许我有好的角度,如果再往前,就会引起被摄者注意,其结果是拍不到所需的神态,于是我拍了这张照片(图1)。然后再把他周围那些杂乱无用的景物剪裁掉(图2)。

剪裁的作用之二

剪去多余之物

有时,所摄画面虽不杂乱,但有一些多余的景物。如:空空荡荡天空和地面、水面。分散观者的视线,削弱了地面上景物的表现力。

例如:这是在泰国拍的一幅城市风光照片(图3),画面很散,主体不突出,窗边也拍进画面里了。大面积的天空和周围杂乱的附属建筑被剪裁后,形成了这幅建筑主体鲜明,橘黄色和绿色强烈的对比,构图简洁的好作品(图4)。

剪裁的作用之三

突出作品的主体和主题

画面里的主体往往是一些比较具体的东西;主题则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意念。在许多情况下,主题和主体密切相关,不容易也不必要把它们截然分开。

例如:这是一幅海上照片(图5),裁掉了部分天空、水面和船体后,主体明显突出,视觉冲击力也加强了,让人们的视线全部集中到女孩主体上(图6)。

剪裁的作用之四

可使景物由少变多

在视觉心理学里,有这样的一条规律:“当画面里所提供的视觉因素突然中断时,人们的视觉心理会自然而然地依顺着已经提供的图像继续向前发展。”剪裁就可以巧妙地利用这种心理,把原来较少的景物变多,把原来的“有限的一点”变成无边无际的伸展。

例如:这幅表现龙门石窟照片(图7),似乎感到石窟的洞穴不够多,于是把照片的周围剪裁掉,突出了石窟的数量,使人们感觉到山体周围有着更多的石窟洞穴,主体的表现力更强了(图8)。

剪裁的作用之五

歪剪和斜剪的妙用

由两个“L”形剪裁尺所形成的方框,不但可大可小、可长可短,而且剪裁的方向也可以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在照片上作360度的转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斜剪”和“歪剪”。现在在电脑中剪裁利用编辑图片中的旋转和翻转工具,调整到你满意的状态,再用剪裁工具得到你满意的照片。这种反常规的剪裁法,有时能发挥“正剪”所达不到的特殊效果。

这幅画面表现的一条小船在湍急的河流里前进,正处于一个浪花四溅、落差较大的转折之处(图9)。作者还嫌原来的画面的力度不够,就采用“歪裁法”。把小船歪斜的角度进一步加大,几乎形成了贯穿全局的对角线。另一方面,由于裁掉了下方的水面。就加大了向下奔腾流水的落差,使画面的气氛更加惊险(图10)。

剪裁的作用之六

突出表现节奏和旋律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其视觉元素是砖石、木料、水泥、玻璃等等,其实我们看来摄影又何尝不是“凝固的音乐”呢?画面中的视觉元素是线条、色块、影调等等。

不同的景物和题材能在画面里“演奏”出不同的节奏和旋律。有的粗旷雄壮,有的细腻柔美。主旋律是表现主题的,不同的主题应有不同的主旋律和节奏。对于这一主题来说是很好的节奏和旋律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主题。照片剪裁的任务之一就是剪裁掉那些与主题相互矛盾或格格不入的旋律和节奏,突出表现某种特定题材的特定旋律。照片中的主旋律越是鲜明突出,越能贯穿全局,作品就越能具有统一和谐的美感。

例如:这幅福建土楼照片(图11)经过剪裁后,更加突出了点、线、面,光影、色块、影调,呈现出建筑的旋律和节奏,使人们聆听到音乐的美妙(图12)。

有句话叫做:“必先有所舍,方能有所得。”这句话非常明确地讲出了艺术创作中“取与舍”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在需要表现某些精神、思想、性格、气质方面的主题时。如果舍不得删去一些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东西,主题思想就不容易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例如:这幅在云台山拍摄的苔藓照片(图13),经过大胆剪裁呈现给人们层层叠叠充满整个画面的又很简洁的照片,突出了苔藓这一主题,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想象整个山体全都是这样的景象。就像电影的结尾是悲还是喜?给人留下思考的空间和悬念(图14)。

剪裁的作用之八

突出表现有趣细节

这是在北京动物园拍摄的一幅小鸟与丹顶鹤的画面,由于小鸟与丹顶鹤相比小得可怜,周围的杂物较多(图15)。剪裁后,画面感觉干净多了(图16);总觉得还不过瘾,后来,一个更加“心狠手辣”的想法,把整个丹顶鹤的身体全部裁掉,画面只剩下丹顶鹤的颈首和小鸟,于是这幅画面主题更加突出,更加含蓄有趣(图17)。

剪裁的作用之九

剪裁出特写的魅力

所谓“大特写”,就是比一般的特写离得更近,表现得更大更细致。例如:这张猴子的照片原本一个头部的特写镜头(图18)。但经过把猴子的身体、耳朵和部分头部剪裁掉,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一双充满机智灵气的眼睛,增强了图片视觉冲击力(图19)。这就进一步发挥出了大特写镜头的作用。

剪裁的作用之十

并不是剪裁得越多越好

以上讲的内容,也许会给人以这样的一种感觉——不管什么照片,全是剪裁得越多,剩的越少就越好。这种感觉对吗?对。也不对。因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却是景物保留得越多越好,这是出于某种特定主题的需要。所以在动手剪裁之前,一定要沉住气。先要对眼前的照片进行必要的研究、琢磨和推敲。先看看它究竟需不需要剪裁。

主讲人介绍:

傅忠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摄影学会理事,美国职业摄影协会会员,北京西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毕业北京工业大学图片摄影专业,举办过五次个人摄影展。2008年北京奥组委签约摄影师。出版了《2008Olympic》《义县奉国寺》《贵州花溪迎宾馆》《南京中山陵》《北京建筑图说》等刊物,大学特约讲师。

□主讲人:傅忠庆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