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记者在首钢在建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项目看到,短道、花滑、冰壶训练馆目前已完成外幕墙玻璃安装和室内精装修工作,并在次日迎来首批进场训练的33名国家花滑运动员。
走近冬训中心,水泥砂浆抹灰装饰的“工业风”味道颇浓,砖红色的外墙上保留了老厂房独有的天车梁和剪刀撑。三百米长的首钢精煤车间,被划分成短道、花滑及冰壶三个场馆。冰球馆更是在以原精煤车间厂房屋顶为原型的基础上,构筑新的场馆空间,可举办容纳5000名观众的正式比赛。
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副部长胥延向记者介绍,冬训中心项目坚持保留、织补、创新的理念,建设符合国际比赛场地规格的冰上训练场馆和相关公寓配套。在保留老厂房原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改造原有精煤车间牛腿柱和屋顶钢桁架,忠实表达了对既有工业建筑的充分尊重。
为了遵循绿色节俭的办奥理念,冬训中心项目还应用了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等一系列技术。其中,场馆的制冰设备采取余热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将制冰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热用于融冰,浇冰以及地面加热等,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精煤车间使用了钢或混凝土框架外露手法,在谨慎保留原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训练空间”+“辅助空间”的空间组织策略,即保留原有结构体系和空间作为主要训练馆用,局部将混凝土和钢框架外置,忠实表达了对既有工业建筑的充分尊重。改造原有精煤车间牛腿柱和屋顶钢桁架,在满足冬训队训练要求的同时,还原了原精煤车间的尺度,在功能更新的前提下做到节地、节能、减排的目标,符合节俭办奥主题。
在冬训中心项目建设过程中,首钢设计团队一直与国家体育总局进行密切的合作。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基建部部长张春权介绍,以往大型赛事场地的灯光多选用侧光,这样的灯光虽然会方便媒体拍摄,但实际上却不利于运动员发挥,还可能会影响裁判的视线。为了让运动员能够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训练,冬训中心的“四块冰”采用了“满天星”式的垂直灯光。
据悉,速滑运动员已于昨日进场训练,冰壶运动员计划将于7月初进场训练。冰球馆目前已完成制冰机房施工,预计2019年6月完工,届时也将迎来国家队的入驻。冬训中心项目的“四块冰”,后续计划将训练场馆转为社会设施,向公众开放,为普及冰上运动作出贡献,同时实现成为能够承接综合赛事的永久性比赛场馆,延长场馆寿命。
□本报记者 赵思远/文 彭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