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书画长卷再现村镇历史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6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法家范传福:
用书画长卷再现村镇历史

 

窗外阳光明媚,室内阵阵墨香。在北京大兴区青云店,记者见到了书法家范传福。只见其字具有典雅清幽之风格,整体之中,时夸张,时变异,一字之中,或紧或疏,技巧运用自如,犹如风行雨散,润笔开花,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韵味。在其书法作品中,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是范传福经常书写的经典名作,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以及严谨纯善俭朴的“文正家风”一直深刻影响着范氏后人。范传福说,他喜欢在写书法过程中,与古人交流,慢慢领悟其中的含义。

苦练书法笔耕不辍

说起与书法结缘,要从范传福小时说起。年幼时,范传福随身为军人的父亲居于北京。“当时部队大院有练习书法之风,从7岁开始,父亲就要求我每天练习毛笔字。”范传福说。通过临摹多家名帖,他深刻体会到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越来越被书法的魅力所吸引,慢慢培养出每晚必练书法的习惯。尽管字不会说话,但一笔一画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值得他终生去参透。”

范传福学的是油画专业。参加工作之后从事过电影院海报绘画宣传员的工作,之后又从事过设计工作。工作上,范传福也是一个极为专一和认真的人,他的设计作品曾多次获奖。谈到如何在工作与书法创作上兼顾时,范传福说:“想当年齐白石先生从事过木工工匠工作,但并没有影响齐白石在绘画方面的成就。有了工作就有了经济基础,更能让我安心创作。书法是我的梦想,在实现梦想之前,我要保证好生活,守得住心性。”尽管有时工作很辛苦,但是他的手却从没放下过毛笔,没有放弃对书法的追求。

如今的范传福在练习书法的同时,还兼修绘画。只不过他把所修的油画改成了国画。“作画需要环境的培养。油画从西方传来,和中国画是两个不同的画派,但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我们是中国人,而我们的国画是我们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其中承载的精神文化和厚重历史值得我们发扬光大。”范传福说,在中国书法和绘画传统中,他找到了值得做一辈的事。每天沉醉于书法与绘画中,对他来说是最幸福的事。而其中的辛苦,妻子全都看在眼里,“他一写就是一天,可以说是废寝忘食,而且是长年累月地写。”妻子心疼他,家里事从不给范传福添乱。

多年的笔耕不辍,让范传福在书法上不断精益。他擅长行书, 隶书和楷书,尤其擅长小楷,有艺术评论家评价他的作品“遒健雄浑,风神俊逸”。 2013年4月,其书法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定为国礼并永久收藏,其他多体作品数次参展、获奖并被多家收藏。

热爱公益以笔传情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范传福深知在书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做一个纯粹的书法家,把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发扬并传承下去,这是他的梦想。对范传福来说,写书法更像是一种修行。空闲时写,繁忙时抽空也要写。要写出自己的感觉,通过每个字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在一场修行中,范传福越来越发现笔墨之下蕴藏的力量。于是,用书法播撒爱心、回报社会,成了范传福的一个习惯。

每年春节来临之际,正值隆冬腊月,尽管天气寒冷,但范传福依然会出现在社区、企业,在阵阵寒风中坚持写下一个个方块字,用中国最传统的形式——春联,给群众送去美好的祝福。

在从事书画创作过程中,范传福经常参与慈善活动并多次参加作品义卖。向青海玉树捐赠多幅书法作品。2011年7月,向“爱我中华—关爱孤寡老人爱心活动”捐赠多幅书画作品。2017年10月底,一条《一幅画告诉你青云店有多美》的消息受到关注,文中的画就是指《青云店古变胜景图》的书画作品。这是我国第一部以书画艺术形式再现村镇历史的书法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书画长卷,正是由范传福领衔主创的。

青云店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明清时期,国家每年进行“国考”,各路举子从全国各地不同地点和不同的方向以及各自的旅途方式,跋山涉水云集青云店,以实现他们的人生转折。这也是——平步青云故事的由来。从清润店到青云店、关于马林店的那些事儿、廻城门的历史、青云店的人物篇、七十二连营的故事、青云大集……这些从古至今流传的动人故事,激发了范传福创作的灵感。这幅长卷全长120米,宽0.8米,共分七个篇章,时间跨度约2000年,从汉代公孙瓒平叛及初建回城开始,着重再现了汉、辽、唐、宋、元、明、清和近当代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人及大事。

聚焦经典传承中国文化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只有将书法与经典文化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于是,范传福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华经典上,精心创作了小楷书法绘画系列长卷主要有《中华二十四禅》《中华二十四孝》《中华二十四贤》《中华二十四圣》和《道德经》和《楞严经》等书画小楷长卷40多部,总长度已达520多米,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版”。

“我的国画创作以人物像为主。人物像创作,难的是如何捕捉人物的形象和表情。史书上关于贤人、圣人的资料丰富、详实,同时前人也对他们进行多重创作,有经验可循,所以创作起来的难度不大。但是‘二十四系列画长卷’这种图文记载都不是很多的创作,则需要费一些心思。”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范传福可谓是引经据典,多方查找。从字里行间捕捉最能代表其形象和事迹的相关信息,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如他在进行老子画像的创作时,采取的是老子提倡的“无为”思想;而进行范仲淹的画像创作,则采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一面……

目前,范传福正在创作的作品是书画百家姓。“作为姓氏文化,《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

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为了能让人们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姓氏的文化渊源,范传福决心做一套书画版的《百家姓》系列作品。他收集了《百家姓》《中华姓氏大辞典》等古令相关的书籍,最终编辑整理出504个姓氏。

得姓始祖的确定往往是最难的。“一些大姓还好说,因为这些大姓人数众多,家谱也较完善,只要稍加查证就能确定得姓始祖。而一些小姓,人数比较少,相关的历史记录也少,再加上家谱不够完善,更不好确定这个姓氏的相关历史。”为了考究每一个姓氏,翻看姓氏书籍是必不可少的,而一些人物传记也是范传福进行查证的资料。这个工作量比较大,范传福经常是一个姓一查就是大半天的时间。

今年已是范传福进行《百家姓》书画创作的第三个年头了。“现在我已创作了400个姓氏,还剩余104个。”为了早日完成这项“任务”,范传福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在工作室进行创作。“百家姓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能让人们了解自身的家族文化。我觉得这个创作很有意义。”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范传福一直在不断前行着,我们也期待着他有更多的作品问世……

□本报记者 杨琳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