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体育
3上一版  下一版4
 
欧洲“两牙”轻松取胜?
VAR让裁判“变懒”了
年轻的三狮军团机遇与挑战并存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VAR让裁判“变懒”了

 

本届世界杯采用了VAR(录像回放裁判)技术,尽管这项技术已经在很多大的联赛推广,但在世界杯上还是头一次使用。从目前情况看,VAR的“表现”不错。

法国队险胜澳大利亚队,与其说是法国队踢得好,不如说是法国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眷顾。法国人的两个进球,一个使用了VAR技术,一个使用了门线球回放技术。格列兹曼制造的那粒点球确实不好判断,这个球是禁区外犯规还是禁区内犯规,在刹那间很难看清。澳大利亚后卫铲没铲到球,也需要判断。这个球也成为VAR技术在世界杯上的首秀,当值主裁判利用VAR没有问题,因为这个球的确“模糊”。VAR技术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保持了公平性,试想如果有门线技术和VAR技术,2010年世界杯兰帕德和2002年世界杯托蒂的“冤案”就不会发生。

使用VAR很多时候是用来判断点球,秘鲁对丹麦和瑞典对韩国两场球,点球都是通过VAR进行的决断。最后判点球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两个球都非常明显,裁判员所在的位置也不是那么差,他们完全可以看清楚犯规。像韩国队的那个犯规,韩国后卫失位后铲球又慢了半拍,非常明显地踢到了瑞典球员的脚。这样难度不大的判罚,居然也要“求助于”VAR。VAR的存在让裁判越来越“胆小”,对自己哪怕是正确的判断都会产生怀疑。VAR的存在还让裁判“变懒”了,反正有录像回放,我不必冒险在第一时间做出判罚。这就导致比赛变得拖沓,裁判若是一遍又一遍跑到场边“看电视”,会让比赛被多次打断。去年联合会杯就出现了球进了,裁判还要去看回放,等了好几分钟球员才庆祝这样尴尬的场面。

很显然,裁判和VAR之间还需要更多的磨合,争取找到一个既保证公正又不影响比赛流畅的契合点。不是所有的比赛都能有条件用VAR技术,比如一些低级别联赛和业余比赛,那些比赛还需要裁判有更精确的判罚。即便有高科技相助,裁判员的业务水平也绝不能降低。

□本报记者 段西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