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高考后
家有球迷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后
心态调适有门道
 

高考虽然已经结束,刚刚脱离高度紧张的备考,考生的心还无法完全放松下来,发挥是否正常,能否如愿考入心仪的大学,许多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此,教育部“微言教育”为考生和家长把脉,帮助他们调整高考后常见的心理问题。

高考后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有四种

高考后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是放纵型心理。一些考生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多年来的艰苦奋斗。有的考生一睡好几天,有的一连玩几天几夜的网络游戏,甚至有人就此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只是等到进入大学后,因暑假的过度放松,导致跟不上大学紧张的学习节奏。

第二种是焦虑型心理,这种心理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往往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心理素质弱的考生会持续加重,比如有些人会从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发生改变,期待的目光放在分数上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第三种是抑郁型心理,表现为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比如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

第四种是迷茫型心理。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放松下来后,会出现虚无、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很多人美美地睡上几天,把长期缺失的睡眠补一下,但过了几天后发觉自己无所事事,心里空空的,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一下子失去目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甚至将这种心理带到大学。

考生要对未来有心理预期

一旦出现心理问题,考生该如何调整心态呢? 心理学教授赵俊峰表示,经历了高考前的思想焦虑和心理疲劳,又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考生的精神高度紧张、疲惫,出分前的阶段要多补觉、多休息。同时,要对高考有个心理预期,感觉能考上的,要结合兴趣选择学校、专业;感觉不理想的,无论是选择复读还是就业,都要考虑成熟,要为身份、生活方式的转变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

心理教师李晓建议,考生不妨制定一个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地增加娱乐项目,合理安排娱乐时间,丰富活动内容。比如将听音乐、运动、玩游戏、看书、学习英语等活动结合起来,既照顾了兴趣爱好,又增长了知识。

家长应成为孩子的“避风港”

赵俊峰建议,家长要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既然孩子的成绩已成定局,无论考试结果是好还是坏都不要再埋怨。此外,家长和孩子可以充分交流、探讨,引导孩子规划未来的人生。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有经济能力的,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转移一下注意力,陪伴孩子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李晓建议,家长一定要发挥好“避风港”的作用,做好心理疏导。考试已经结束,回忆太多过去的事情只会增加考生的负担,家长可以利用等待成绩的这段时间,帮孩子寻找一些兴趣爱好,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可以梳理考生的未来发展规划,引导考生找准专业方向。

□本报记者 任洁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