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选17日结束,民主中心党候选人杜克获胜,延续了该国右翼政党执政传统。截至目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今年已有5场大选尘埃落定,选举年地区政治版图调整脉络日渐清晰。
从当前选情释放的信号看,拉美传统左翼国家执政党社会基础依然稳固,但面临多重挑战;右翼执政国家社会问题敏感度上升,来自左翼政党的竞争显著增强。在近年“从左转右”的国家中,左翼政党依然拥有广泛民意基础,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均衡改革的重要力量。
政治版图加速调整
今年4月,迪亚斯-卡内尔当选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接力推进古巴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模式更新,劳尔·卡斯特罗留任古共中央第一书记,为步入攻坚期的古巴经济改革保驾护航。
委内瑞拉5月举行的大选中,执政党统一社会主义党候选人马杜罗再次当选。自2016年反对派控制国会以来,左翼执政党通过一系列措施成功分化、瓦解反对派力量,政权掌控力显著增强,为推进社会经济改革创造了空间。
哥伦比亚是南美传统的右翼执政国家。此次大选是哥结束数十年国内武装冲突实现和平之后首次举行大选。选民关注焦点从过去的国内安全更多地转向经济社会发展,最终主张经济发展优先的杜克在第二轮投票中战胜左翼候选人彼得罗。
中美洲哥斯达黎加今年4月举行第二轮选举,以打击腐败、消除不公等作为执政重点的中左翼公民行动党候选人卡洛斯·阿尔瓦拉多获胜。南美洲巴拉圭执政党红党的候选人贝尼特斯同样以打击腐败、发展经济赢得多数选票当选总统。
作为大选年压轴戏,墨西哥和巴西计划于7月和10月举行大选。墨西哥左翼候选人奥夫拉多尔势头强劲,支持率大幅领先。在巴西,领跑民调的劳工党候选人卢拉能否参选依然存疑,但当地民调结果显示,至少38%的选民支持卢拉,即便卢拉无法参选,选民至少也会投票给卢拉支持的人选。
“左右拉锯”正在形成
本世纪初以来,左翼浪潮席卷拉美,多国实现左翼政党执政。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自身经济结构性问题影响,阿根廷、巴西等地区大国左翼执政党相继丢权,地区政治钟摆右移,左右政党拉锯的地区政治格局正在形成。
从当前选情看,古巴和委内瑞拉作为拉美传统左翼执政国家,执政党社会基础依然稳固。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优先稳定国内政治的同时发展经济,古巴继续推进模式更新以改善民生,但两国都面临不利的外部经济和外交环境,执政挑战依然严峻。
传统右翼执政国家的左翼政治力量有所增强。哥伦比亚大选中,左翼候选人彼得罗成功杀入第二轮。哥伦比亚政治学家豪尔赫·雷斯特雷波说:“上世纪40年代以来,从来没有来自左翼的可行选项,这是本次大选最突出的特点。”
近年政局右转的国家中,左翼力量依然活跃,仍有翻盘可能。当前,巴西、阿根廷等国面临通胀和赤字问题困扰,右翼政党上台后急速推进紧缩性财政改革,对民生产生一定影响,左翼政党支持盘面有所扩大。
近期,巴西卡车司机为抗议油价上涨爆发全国罢工,连带影响对10月大选选情造成冲击。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周志伟认为,巴西大选中,如果左翼候选人能够进入第二轮选举,各个左派整合起来后依然具备较强的冲击力。
影响选情的新因素
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各政党关注的共同命题。今年选情也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如腐败问题以及新兴政治群体崛起正在对选举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巴西、秘鲁等拉美国家因腐败问题引发政坛地震,拉美选民对腐败问题关注度明显上升。各政党纷纷在竞选纲领中贴上反腐标签,而民众因腐败问题开始对传统政党失去信心,也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创造了机会。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员王鹏认为,反腐已经成为影响拉美选举年选情的最突出话题,选民希望借助新兴政治力量革故鼎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政治“局外人”趁势崛起对选情造成冲击,比如哥斯达黎加大选首轮投票中夺魁的法夫里西奥·阿尔瓦拉多。
新的选举制度安排也是一个突出因素。例如,墨西哥2014年实施的选举改革允许独立候选人竞选公职,这也是上世纪40年代以来墨首次允许独立候选人参加总统选举。王鹏认为,此举必然对传统政党力量形成强烈冲击,进一步增加总统选举变数。
此外,拉美地区政治光谱更加丰富,政党力量面临洗牌。在墨西哥,国家复兴运动党迅速崛起,取代民主革命党占据左翼政党领头羊地位,其候选人奥夫拉多尔成为总统选举最有力争夺者;在巴西,劳工党失去左派政党“盟主”地位,巴西共产党等多个左派政党也推出了自己的总统候选人。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