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图书馆+自助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四网一体”特色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全覆盖;文化馆总馆发挥引领性作用,地区级文化中心打造品牌活动,街乡文化服务中心为当地居民需求提供相对应的文化服务,构建成四级服务网络……近年来,朝阳区加强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的建设,突出文化引领发展,助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刻钟文化生活圈显现。
小庄馆变身现代化图书馆
今年4月底,使用了60年的朝阳区图书馆小庄馆重装开放,老旧沉闷的传统图书馆蜕变成时尚舒适的现代化图书馆。新馆内专门设置的“新书墙”方便读者借阅,儿童和老年人阅览区“一老一小”特色明显,扫描身份证就能无线上网……这处设备先进的图书馆不仅是朝阳区公共文化数字的展示中心,更是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基本公共阅读服务功能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新改造的小庄馆是我们‘四网一体’多维度公共阅读服务保障体系的中心环节。”朝阳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四网”包括传统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自助图书馆为主体的城市街区图书馆服务网络,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服务点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流动图书馆为主体的定制化阅读服务网络,这些相互支撑构成覆盖朝阳区的“一体”特色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作为“四网一体”的中心图书馆,朝阳区图书馆在小庄和劲松建设两处馆址,在北京市首家实现区级图书馆“一馆两址”同时开放。目前,该区传统图书馆服务网络囊括公共图书馆(室)430余家,年均接待读者450余万人次,借阅图书240余万册次。
朝阳区还打破行政区划、体制机制等限制,建成了梦工坊馆、宸冰书坊馆等8家社会化管理的城市书屋,解决了北京CBD和各艺术园区内公共阅读资源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延伸了公共阅读服务的时间、空间,扩大公共阅读服务的覆盖人群。
打造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
沿着三环北上,记者来到位于国际展览中心西侧一栋外观现代的建筑,这里是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朝阳区文化馆开放的第二个地区级文化中心,是该区四级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设置上以“文艺工号”为核心,孵化社会机构,凝聚社会资源,形成了多维剧场、创意图书馆等特色单元,满足周边约40万人的日常文化需求。
走进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主体空间是多维剧场,能够为时装发布、影像展览、栏目拍摄和舞台晚会等提供多元化服务;创意图书馆完全由社会机构进行日常运作,图书类别选取更侧重艺术门类书籍。定期举办电影分享、手工制作等文化活动,满足周边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在文化事业发展路径上还寻求出了新突破,通过“文艺工号”等项目,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和融入,充分掌握社会文化资源,搭建起文化交流共享平台,培育基层文化骨干和团队,有效调配街乡文化资源,打造优秀文化品牌,从而带动地区文化发展,使百姓共享文化成果。
街乡至少要有一座美术馆
“地区文化中心是介于区级和街乡级中间的一级文化设施,是朝阳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大亮点。”朝阳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朝阳区文化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总分馆制建设有了几点认识:总馆应逐渐向“文化智库”发展,发现文化、需求等问题,充分起到引领性作用;地区级文化中心应围绕“品牌”建设,打造品牌活动或项目,在区、市甚至全国产生品牌影响力;街乡文化服务中心以“服务”为重点,集结文艺团队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力量,为当地的需求提供相对应的文化服务。
据了解,图书馆、文化馆等提供精准文化服务的同时,朝阳区建设的社区流动美术馆是一种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形态,也是“文蕴朝阳 艺术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线下社区美术馆、线上数字美术馆、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整合朝阳区公共文化资源,把优秀的中国文化艺术送到社区家门口,2018年可实现朝阳区43个街乡都至少拥有一座美术馆。
□本报记者 孙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