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将台新建4万平米驼房营公园
筑起冬奥志愿服务圈
北下关老楼加装电梯9月运行
龙潭党员争当垃圾分类宣传员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景山“老街坊”
筑起冬奥志愿服务圈

 

志愿服务保障冬奥、治理背街小巷、提升社区环境……昨天,记者从石景山区了解到,目前全区志愿者队伍已统一纳入石景山“老街坊”,特别是今年开展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参与志愿服务,使“老街坊”再添新成员,全区通过建设“老街坊”社会治理战略品牌,凝聚居民、服务社区。

“老街坊”冬奥服务队

志愿服务助力冬奥

昨天上午10时,记者在古城大街上看到,在一面南北走向的冬奥文化墙前,时有市民拍照留念。这面全长112米、高1.6米,通身采用铜板浮雕的冬奥文化墙上,既有壁画展现15个冬奥项目的运动场景,又有文字介绍各个冬奥会项目,让市民可以近距离感受冬奥体育文化,加深对冬奥会知识的了解。

家住附近天翔社区、正在这里志愿巡逻的关水平老爷子就是一位“老街坊”冬奥志愿服务队队员,他告诉记者:“古城街道是2022年冬奥组委办公场所所在地,我认为不仅环境要美,最好还有点冬奥味儿。我在巡逻中发现这面墙经常被乱涂乱画,还贴有很多小广告。在5月份社区组织召开‘老街坊’议事会,我当时就提出了创建冬奥文化墙这个建议,并且被街道采纳了。”6月初,冬奥文化墙落成。

石景山区古城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年初,街道充分发挥老街坊群防群治的作用,成立了古城街道“老街坊”冬奥服务队。仅关水平所在的天翔社区就有70余位居民加入,并成立了巡逻、帮扶、劝导三支队伍。同时,由于从西长安街进入奥组委办公地,都会经过石景山路与古城大街交汇的十字路口,每天,这里都有“老街坊”冬奥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协助维护交通秩序。记者从石景山区了解到,围绕首钢冬奥组委驻地,石景山“老街坊”已构筑起保障冬奥志愿服务圈,参与治安巡逻、美化街巷环境、传播冬奥文化,用实际行动迎接2022北京冬奥会的到来。

“老街坊”议事会

社区治理由难变易

“现在咱们小区南进北出,出行顺畅,是大家都认可的。”“我们小区并不大,资源有限,建设立体停车位是否可行?”当天上午,一场研究小区车辆拥堵问题的“老街坊议事会”在石景山区古城街道西路北社区召开,“老街坊”你一言我一语为小区解决停车难、道路拥堵出谋划策。

古城街道西路北社区党委书记关婷婷介绍,“去年,石景山区全部151个社区都成立了‘老街坊议事会’,社区里有什么难事,我们就一起商量着办。因为是居民共商共议的结果,工作推进起来阻力也小了。”

关婷婷介绍,此前,小区楼道内电动车停车和充电现象较为普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居民反应强烈,老街坊由此提出,希望在社区内选取合适的地点集中安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古城街道针对这个问题,决定在辖区内集中建设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设备。今年2月,古城街道西路北社区已建成20个电池充电柜和10个充电桩,供居民们使用。计算显示,1元钱大约可充电12小时。

“老街坊”主动出力

维护“月季一条街”

当天上午11时,记者在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八角南里东侧的一条狭长小路上看到,总长220米的路侧,来自八角南里社区的老街坊们正在进行补种月季花和苔草。

记者了解到,这条路以前由于路基狭窄,小区围栏和马路之间仅有30至40厘米宽的绿化空间,日渐成为垃圾卫生死角。今年5月中旬,在征求老街坊意见后,八角街道利用狭窄的绿地空间,将这里打造成“月季一条街”,但是由于背街小巷缺乏管护,“月季街”存在偷挖等现象。

八角南里的“老街坊”知道后,主动站了出来,承担起看护绿化带的任务。除了对丢失的月季花进行补种,还在白天组织巡逻队进行维护,在晚间遛弯时随时劝导不文明行为。下一步,还会组织社区居民花卉认养活动。

□本报记者 唐诗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