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至15日,北京市各级档案部门联合举办以“档案见证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国际档案日”、北京市第十届“档案馆日”暨纪念建馆6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公众零距离接触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档案工作的魅力。
喷水、刷浆、上托纸……档案修裱展示及公众体验区域引来众多参观者驻足。“拿到一个破损档案,工作人员先要分析其破损状况,然后选择修复技术和方法。一般来说,单面有字的档案会用手工修复的方法,双面有字的档案或者是图纸类档案用到的是机器修复的方法。”北京市档案馆技术复制处副调研员奚红英介绍,“通过这次活动,公众不仅能够了解破损纸质档案修复的全过程,还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亲自体会修复的步骤,增长档案保存方面的知识。”
赠送编研书籍是今年主会场新增的一项活动,来到这个活动区域的公众可以免费领取到有关档案方面的专业书籍。“我们为大家准备了7种书籍,大约有3000余册。”北京市档案馆编研处处长王海燕介绍。
据了解,北京市档案馆于1958年开馆。馆藏档案以文书档案为主,辅以照片、录音、录像、电子和实物等类型档案。截至2017年底,馆藏档案已达248万余卷(册)件。作为这次活动的主会场,北京市档案馆共举办了包括档案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档案修裱展示及公众体验等12项特色活动。
□本报记者 盛丽/文 彭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