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芒种“一慎二宜三防”善养生
夏日洗澡四注意
做事总是爱拖延 这是心理疾病吗?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6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事总是爱拖延 这是心理疾病吗?

 

长期以来,我的工作效率总是特别低,很多事情都是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候才开始做,因此工作质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我知道自己的这个习惯不好,心里也十分难受,后来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网上说我这种表现叫拖延症,好像还跟心理疾病有关联,请问我该怎么办?

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解答:人们通常所说的拖延症,并不是临床意义上的心理疾病,不在心理疾病的诊断体系当中。拖延行为易受情绪、认知等因素影响,焦虑和抑郁情绪最为明显。您可以多留意自己最近的情绪状态,做出合理的调整和改善,如超过两周以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抑郁和焦虑情绪当中,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专家建议】

通常人们对拖延行为有所误解,认为是不上进,不努力的表现,而实际上,拖延问题存在比较复杂和深层的心理因素。

首先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产生拖延的原因:

(1)情绪因素:情绪会影响做事情的主动性,当工作任务让人感到焦虑和低落的时候,人们通常会选择回避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逃避情绪的影响。

(2)认知因素:害怕失败,害怕面对自己的弱点,产生“我不够好”或“我没有能力”等不合理性认知;害怕成功,主要害怕的是成功后周围人对自己的期待,会感到很有压力,产生“如果我下次做不好,周围的人会不会很失望”或“如果我做好了,以后会承担更多”等想法,需要背负太多的责任和期待时,会激发回避的行为。

(3)其他原因:人们无法有效的体会到未来可能出现的痛苦,更关注当下的情绪,容易产生“我现在需要放松,什么都不想做”的想法。同时,所做工作让人不感兴趣也是明显的影响因素。

面对拖延行为,您可以试试从调整情绪、认知和行为这三个方面来改善:

一、接纳负性情绪,减少自责,增加自我激励。 二、识别不合理想法,寻找替代的想法。三、为自己设立合理、具体、可行的目标,学会任务分解和及时奖赏。总之,面对拖延行为,在调整过程中允许出现一些反复,不应因为无法按预期的进行而自责,接纳自我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本报记者 张晶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