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作文中“成长与发展”是关键词。其中大作文第①题“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意在引导考生回顾自己成长的经历,思考祖国发展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考生经历过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蛟龙号、“复兴号”高铁、大飞机、航母出海试航等重大科技成果,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辉煌成就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写作背景广阔,内容贴近考生生活,有话可说,有议论可发。
大作文第②题“绿水青山图”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用记叙文描绘自己向往的生态文明图景,可写内容很多,如消除空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止土壤污染,整治环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等。可以适当虚构,也可以在写实的基础上适当展开想象。写作题目画卷感强,富有审美性和文学意味,利于有特长的考生发挥。
北京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刘智清说,微写作三道题关注学生名著阅读的实际获得,难度不大,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对真正热爱阅读、读有所思、思有所写、写有所达的考生来说,是一个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考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名著具体内容,不能笼而统之,泛化表达。教师可在常态教学中创设各种语境拓展微写作训练的空间,在微中见“力”“细”“妙”,综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表达能力。
作文两道题都围绕“成长”关键词,要求考生结合自己成长与生活的背景展开写作,把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新时代新青年,考生一定有话可说,小到身边事,大到国家事;小到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变化,大到国家重器的建设,都可以引发思考,展现家国情怀。“绿水青山”记叙文,让考生想得美、说得妙,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优势。,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与奋进者。日常教学要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注重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言之有理有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现实人生的深入关注与思考,培养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报记者 任洁
语文卷
强调平时积累 时代气息鲜明
针对2018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多位北京名师认为,今年试卷比去年减少200多字,题目数量减少两道,体现“应试减负”;试题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语文卷稳中求进,结合北京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关注时事等特点,从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角度,突出对学科基础、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在试卷的整体性、丰富性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注重高考的区分功能,同样也注重其教育价值。
顺义区教育考试研究中心特级教师刘德水说,今年试卷比去年减少200多字,题目数量减少两道,更加突出平时的积累,强调基础知识的运用;试题立意高远,守正出新,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今年的考生是新世纪出生的第一届考生。语文卷把学生18年的成长融进考查中,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时代结合起来,强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刘德水分析,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选取人工智能话题为材料,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社会各个层面的信息,把自己和社会联系起来。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今年新增对《论语》的考查,突出《论语》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及人物对学生当下生活影响的考查,不是简单地考知识,而是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立体继承。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黄玉慧认为,语文卷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命题体现了整套试卷命制的总体理念,命题不乏亮点,其中阅读材料由3个减少为2个,题目由8道减少为7道;试题突出“实用”特点,凸显了把课堂表现考出来、回归课堂、突出主干知识、突出学科思想和方法,减轻学生负担的考试评价改革理念,进一步巩固了北京卷已有特色。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高级教师纪秋香说,今年文言文阅读不同于往年只选用一个长文本,而是选用了三个短文本,由原来的一大题包括6小题变化为一大题包括两组6小题,侧重于考查对文言文作品语言和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重视文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并在积累与运用方面进行了探索。古诗阅读选用了辛弃疾的送别诗《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学生阅读理解内容不难。
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研员、特级教师何郁认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的是作家苏童的一篇散文,非常贴近现实生活,难易度合理。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关注民间文化,关注好奇心和想象力。
北京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刘智清介绍,今年是名著阅读考查的第二年,全卷覆盖了《考试说明》规定的七部作品,不是一些细枝末节和故事梗概的简单记忆,而是要整体把握名著反映的时代风貌,广阔的社会背景,人物的人生选择、人生道路、精神追求,旨在引导考生注重阅读“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
□本报记者 任洁
数学卷
知识覆盖全面 避免“偏怪难”
针对2018年北京高考数学试题,北京教育考试院和五位北京名师进行了点评。专家认为试题题型、分数设置保持稳定,难易适当,避免了“偏题、怪题、难题”;覆盖知识全面,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突出数学概念及应用,注重考查知识的形成过程。
参与数学卷点评的名师包括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特级教师李青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邵文武、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特级教师王文英、潞河中学特级教师张如意、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高级教师孙秀平。
考试院和5位名师表示,数学卷紧密联系北京市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试题设计围绕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视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客观反映了北京考生的实际情况,摒弃偏题、难题、怪题,引导数学教学回归课堂,重视教材。
2018年数学卷(文科)和2017年相比,多数试题的知识呈现形式及顺序基本不变,如选择题前三道试题考查的内容和前四道解答题考查的顺序完全一致。试题对高中数学课程的主干知识,包括函数、导数与不等式、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统计概率等内容,保持了较高比例的考查,体现文科试卷注重基础考查的特色。
很多题目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适度的综合,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比较新颖,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如第(14)题通过三角形面积来考查余弦定理,从几何角度考查极限的思想。试题联系实际、重视文化,如第(5)题以音乐为背景,将音律和数学知识自然结合,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应用中的价值,以及古代中国数学的文化成就;第(17)题以真实数据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概率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合理建立模型,进行理性思考。
数学卷(理科)试题整体稳定,突出对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如读图、读表、计算、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同时适度创新,避开模式化的命题思路。如填空第(12)题本质上考查线性规划问题,但在问题的呈现方式上有别于常见的不等式组;填空第(14)题考查圆锥曲线概念与性质,而不是单纯的计算;解答第(18)题的第二问,学生可以通过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对极值概念有深刻认识,则可以避免繁琐讨论,优化解法。
考试院表示,北京学生视野宽、知识面广,在综合地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他们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今年的试题强调开放性和创新性,选择非常规的情境和思维深刻的问题,让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今年试卷对未来高考实行“不分文理科”的改革进行了适当探索,如选取一些基础知识作为文理科相同试题的内容,又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情境,不同的设问方式设计问题,以区别文理学生认知的差异,为实现顺利平稳过渡起到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