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早上6点半,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好像下了火。马路上,车流滚滚,林荫下,行人匆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为了城市的建设和正常运转,千千万万的环卫职工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7点,48岁的环卫司机李树景驾驶着五十铃集装箱垃圾清运车,准时停靠在护国寺大院胡同垃圾楼的廊桥起吊架下。
李树景来自河北隆化农村,从事护国寺胡同垃圾楼的清运任务已整整12年。李师傅身材不高,瘦弱纤细,脸膛被骄阳晒得黑里透红,脖子的皱纹里布满了汗碱。
护国寺大院胡同,是西城区护国寺大街南北向的一条胡同,是环卫司机“谈窄色变”和“缴学费”的地方。长约三四百米,细窄狭长,垃圾楼就在它的最深处。这里平房多、古迹多、车多、私搭乱建多、老人多、外来人口多。贴墙停放的自行车、三轮车、小轿车以及从两侧房屋延伸出来的雨搭儿、花台、煤棚、电表箱,吞噬着胡同里的狭窄空间,使得环卫车勉强通过。随着居民停放的车辆越来越多,很多时候,在胡同里,环卫车根本无法掉头,成了“正进倒出”的死胡同,清运车只能从狭长的胡同里往外一步步地倒车挪蹭,才能退让到较为宽敞的护国寺大街。
更要命的是,这条胡同的中段,有一个形似“辘轳把儿”的两个直角弯儿。原本促狭的拐弯处两侧长期停放着一辆收购废品的大货车和棋牌室房主的小轿车。当环卫作业车退缩到这“要紧处”时,必须折回后视镜才能勉强通过,相当于给司机捂上了眼睛。好多“边角”都以“厘米计”, 好在胡同里的大爷大妈们古道心肠,忙前跑后帮忙指挥照看,才确保不出问题。
“就这胡同,天天练‘考本’技术,三九天都一身汗,甭说这高温天了,在这‘烤本’比‘考本’可难多了。”家住胡同口的宋奶奶心疼李树景,夏季一到,每到李师傅第三趟活的时候,她就用胳膊搂着一只暖瓶,蜷坐在临街门口的石墩上,拐杖放在一边,招呼李树景喝冰镇的绿豆汤。
李树景有“二怕”,一怕中暑,阳光直射驾驶室,毫无遮拦,去年因中暑上吐下泻、脑瓜仁疼的折腾劲儿,他至今记忆犹新。二怕身上起痱子,五十铃车型的发动机在司机座位底下,上面阳光“烤”,底下发动机“烙”,自己就像一个烧饼。红红的痱子起了一茬又一茬,整个夏天都难受。
所以,今年李树景提前做好了准备,先把屁股底下的座垫密封,又把凉垫加厚,兜里装了三件宝贝:仁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当然,李树景也有遗憾,公司许多同事都已经用上了轻便好用的电动清运车,就是因为护国寺大院胡同狭窄,而电动清运车拐弯半径不够,他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刚喝完宋奶奶的冰镇绿豆汤,胡同里的居民“五哥”又远远抛过来一支雪糕。“十二年了,每天在这里作业,大家待我就像家人一样。”李树景感慨道。
为防止一线环卫工人中暑,北京环卫集团固废物流公司相关部门已提前改善职工作业环境和休息环境,争取每间宿舍、每台作业车都配备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在清运司机的休息点全部配备了防暑纳凉设施,为每名职工配备清凉饮料,防暑降温药品也陆续到位。
□本报记者 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