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兰亭集序》中潜藏的音乐密码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亭集序》中潜藏的音乐密码

 

一、兰亭集序简述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序》,书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是晋代书法成就的代表。当时王羲之使用鼠鬚笔(硬毫)、蚕茧纸,首先写当天聚会盛况,描述环境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后,笔锋突变格调转为悲伤、人生短暂,然而王羲之并不宣扬人生无常、及时行乐,通篇语言流畅,文辞通俗自然,结合骈体文灵活自如,堪称历代的名篇。

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个之字各具风韵,皆不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后,过了几天又把原文重新写了好几次,但终究没有在兰亭聚会上所写的那么好,而当天书写的原稿当中,有很多涂涂抹抹的痕迹,这也是我们今天常看见的书法原迹版本(相传真迹已经跟唐太宗一起陪葬入墓)

(兰亭序共出现21个“之”字,形体姿态皆不同,呈现王羲之艺术美感)

二、兰亭序的书法美感

王羲之的书法博览前代各家书法,擷取前代书法家之所长,改变了汉、魏朝代历来质朴的书法风格,创造出妍美流利的当代流行书体。

兰亭序的视觉造型可以用“风神潇洒”来形容,用我们现代的流行用语,在1600年前的晋代,当时可说是独一无二的“创新”字体。这是兰亭序的书体风格,得以流传千年,仍然是历朝历代书法家,必须临摹学习的典范。

魏-张黑女碑

汉-礼器碑

三、兰亭序的音乐美感

汉魏的书法比较质朴,笔画平顺稳重,所以书写时,每一笔画的长短、快慢速度、轻重,都差不多均匀,字形显得比较庄重。而王羲之的兰亭序,属于“自创”行书新体,造型曼妙,宛如舞蹈的少女般。书写的速度、快慢变化、节奏明快,笔画的粗细变化、笔压的轻重,也比汉魏书法较丰富。而长短、快慢、轻重跟音乐的基本元素是相同的。

四、书法、音乐皆是以独特形式展现美感、和谐

音乐与书法艺术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音乐也是在追求长短、速度、快慢、节奏,这两种艺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在追求“时间”美感的布局,书法在追求“空间”美感布局。

以下就四项音乐、书法的基本元素,逐一做比较,以增进读者们的认识:

(一)声音高低与点画位置

“永”字的八种基本笔画跟五线谱音阶中的1.do 2.re 3.mi 4.fa 5.sol 6.la 7.si 8.do好像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刚好永字的八种基本笔法姿态各个不同,确实跟音符高低有一些雷同之处。音乐有了音高的变化,可以增加旋律性、歌唱性,会有更丰富的情感表达。试想,如果一首歌曲完全没有音高的变化,完全是同一个音高,大家会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歌曲呢?是否像是寺庙中僧侣诵经的频率?由于音高类似,变化很少,让听者心灵平静,甚至于容易让人昏昏欲睡。

书法笔画的高低、角度方向,也是影响视觉美感的重要因素。各种不同高低角度、细微变化,影响书法视觉艺术性,各位正在习字的读者们,不得不注意呀!试想,如果书法的笔画没有高低变化,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书法作品呢?

(二)音符长短与笔划长短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音符”长短与“笔划”长短的对比。以腾格尔演唱的“天堂”作为例子,此曲有各种时值不同长短的音符,除了增加节奏的变化外,更可让音乐更丰富。歌词中“蓝蓝的天”都是比较短的8分音符(1/2拍)、16分音符(1/4拍);“空”却整整延长了5拍半,除了制造节奏变化,也增加“对比”性。8分音符(短)——蓝蓝的天,紧接著四分音符(长)——空,让曲调有力高亢充满生命力。

笔画的长短又如何让书法充满了精彩的生命力呢?我们来看隶书“千秋义民”这四个字,笔划都不算很长,点画间虽然有变化,但依旧“各自为政”“各个独立”,外形稳重端庄。再看行书“鹏程万里”,笔划几乎都是绵延不断,其中“万”“里”两字,几乎都是绵延不断一气呵成,所以结构紧密,看起来比较流畅具有动感。

(三)声响强弱与粗细厚薄

声音的强弱跟音量的大小有比较直接的关联。

图片中唢呐的音量比较大而直接有力,古琴的音量比较柔弱而细腻,唢呐与古琴各自表现不同的声响强弱。另外照片左边,合唱团的音量比较强,吉他独唱的音量比较小,所以我们很容易判断出来声音的强弱。我们再看图片右边的书法作品,隶书“真善美”,由于笔画粗大,像似正襟罗列的大将军;右边楷书“长恨歌”,笔画纤细,也写的比较小,相似轻舞曼妙的小姑娘。因此以个别字来讨论,隶书“真善美”显得比较强,楷书“长恨歌”则显得比较弱。

(四)声音色彩与黑白明暗

我们都知道画图素描有明暗的变化,书法是否也有呢?

大家仔细看下列图片中,黄色纸张书写的行书“真善美”,笔画之中是不是有细微的明暗深浅变化呢?(墨色浓淡有对比)。再看看右边红色纸张书写的隶书“吉祥”两个字。这两个字墨色几乎相同,明暗变化几乎没有,纯粹表现线条的美感。这样我们读者朋友们是否看明白了呢?

我们用眼睛来看色彩的明暗变化,似乎比较容易可以看出来,但是音乐怎么会有明暗?声音应该怎么“看”?怎么会有色彩?

我们看看图片左边,女高音引吭高歌的神态,我们想像女高音歌唱家高亢嘹亮的声音,您不觉得她的声音音色是属于明亮清晰的吗?再看看最左边男低音歌手歌唱,您是不是会觉得,男歌唱家的声音比较低沉,色彩应该就是属于灰暗。

五、总结

诗人描写事物时,往往兼顾视觉与听觉,以达成“有声有色”的效果。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便是藉由“视觉——听觉、听觉——视觉”的交错书写,以营造意境。试想,如果兰亭集序写成下列图片般的样子,排列工整平齐、毫无变化,是否还有艺术价值?答案是明显的。

工整平齐的兰亭集序,不具备视觉与听觉的艺术美感

书法与音乐之美感是相通的,眼睛与耳朵的距离如此相近,我们却常常把两者的美学原理分开处理、分别思考,好像彼此并不呼应搭配,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其实所有艺术的原理原则,本来就是相通相容。跨界艺术更是当今主流,几乎所有的艺术类别,都能有综合展演的可行性,端看艺术家的美学包容性与品质高度以及吾辈欣赏者的艺术含量了。

主讲人介绍:

林俊吉,男,台湾师大音乐研究所指挥硕士、台湾师大美术研究所硕士,现任台湾管乐协会副理事长、台湾汲音交响管乐团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历年担任台湾区音乐比赛评委、2012-2017年担任台湾国际管乐节艺术总监、2003-2014年历任桃园国际管乐嘉年华千人合奏艺术总监;深耕管乐艺术,被誉为“桃园管乐推手”;2009-2016年,连续发表视觉与听觉跨界作品《赤壁怀古》《兰亭集序》《白蛇传》《千秋义民》《梨园传》《女娲补天》。

□主讲人:林俊吉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