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警情同比下降61.36%;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9.60%;破获的全部刑事案件同比去年上升4.59%;查处治安案件同比去年上升19.04%……这是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今年1月至4月从接报的110警情中得出的数据。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西城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上升,更得益于北京市公安局推行的“两队一室”改革,“两队”即社区警务队、打击办案队。“一室”即综合指挥室。“两队一室”改革带动全市警力大大下沉,基层警力增加了13118人,市民身边的安全感也大大提升。据统计,去年全市社区入室盗窃发案同比下降41.3%,破案同比上升37.7%。
警力补充
始终有民警在社区
“警务改革后,社区民警多了起来,他们为群众干实事、解难题,居民安全感越来越强,改革让我们吃上了‘定心丸’”。西城区陶然亭街道龙泉社区党委书记张学燕介绍说,社区的25号楼里原本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一直未解决,自从去年警务改革之后,民警多次找产权单位,要求他们落实在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通过做工作,现在的25号楼已由其产权单位粉刷了里面的墙壁,更换了窗户,每层的楼梯口都配备灭火器、应急指示牌和指示灯。
作为此次的“改革对象”,西城分局陶然亭派出所所长李斌深有感触,“改革后派出所社区民警从之前的8人扩增到现在的34人,龙泉社区也从原本的4个精细为现在的32个网格,使社区民警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到社区‘精耕细作’。”
“现在我们每个社区民警的‘责任田’都很清楚,基本各管一个网格,上班就在社区,这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社区。”负责龙泉社区警务工作的民警朱蓬一直言,以前社区就1名民警,现在8个人分成4组,每天2人承担日常巡逻及各类警情处置,其他6人深入社区,实行AB角制度,A组因突发情况不在社区岗位时,B组及时补充,确保始终有民警在社区,提高居民的见警率。
陶然亭派出所只是全市基层所的一个缩影。推行“两队一室”后,全市基层共补充警力13118人,其中直接补充派出所6743人,使派出所警力占到全局总警力的46%,形成了“金字塔”型警力结构,把警力补充到群众身边,大大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警力前置
打击犯罪队伍更专业
警力前置除了在数量上壮大基层,也为基层警务带来新气象,各派出所拥有了一支比从前更专业、更高效的打击队伍,破案、抓人能力大幅提升。
陶然亭派出所打击办案队队长张文靖,2016年5月从市公安局警务部门前置到陶然亭派出所,去年1月开始负责区域案件打击工作。“陶然亭地区平房院落127个,老旧平房较多,楼房小区多为半封闭式管理,流动人口较多,治安情况复杂。”张文靖说,以前整天对着电脑分析数据,现在沉到基层办案,不仅思路要转变,方法也要创新,也要适应新模式。
“为补充警力,派出所民警由45人扩增至69人。仅打击办案队就前置调入4名民警,加上原有的6名民警,补充的新警2人,12名民警老中青年都有,优势互补,各具所长。”派出所所长李斌介绍,除了善用信息侦查破案的张文靖,还有专攻视频侦查的焦眈眈,从特警总队蓝剑突击队来的抓捕能手欧阳昌义、曾在网安总队负责网上侦查的张雄,各类案件材料“大拿”左立新、警院枪支射击年轻客座教官组教官冯时等。这样一个堪称豪华组合的“英雄团”,曾创下半年刑拘42名犯罪嫌疑人的战绩。
“一个打击队集合了信息研判、视频侦查、现场抓捕、讯问审案等一条龙的专业人才,正是市局公安改革力推的警力前置给这样一支队伍的组成创造了条件。”张文靖说。
分工合作
破解警队各自为战
去年,社区发生一起尾随抢劫案,警务室民警接到电话后判断,此案需要打击队介入。随后通知综合指挥室,由其部署民警前往处理,同时安排打击队开展后续工作。熟悉事发地基础情况的社区民警走访社区,寻找可疑人员,打击队民警则通过视频追踪寻找线索。很快嫌疑人被抓获,这起尾随抢劫案用了18个小时告破。
陶然亭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民警穆思远介绍,综合指挥室是派出所的“总参谋”和“司令部”。在综合指挥室的指挥下,执法办案队和社区民警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社区队收集的案件线索能及时地反馈给办案队,同样办案队在工作中发现的基础工作信息及时通知社区队。同时,指挥室及时汇总打击办案队和社区警务队工作成果、统计信息、研判分析辖区警情规律特点,根据所领导班子研究,结合辖区具体形势,制定派出所各项工作方案,汇总社区和打击工作情况,及时宣传上报,鼓舞队伍士气。
目前,全市派出所已完成“两队一室”改革,并见显著成效。2017年,北京市群众安全感达97%,创2000年开展调查以来最好水平。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群众安全感达到98%,再创历史新高。
□本报记者 闫长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