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工地上的生活“管家”
“尽力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地上的生活“管家”
——记北京城建集团城市副中心A1项目生活区管理员宋芳华
 

与五月温度相宜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热火朝天。虽然工程即将收官,保质保量的北京城建集团的工人们仍在行政办公区A1项目工地上加班加点。每当工人们“全副武装”地赶赴“战场”,清晨六点半的生活区,一样有人在忙碌着。查消防、查卫生,近1000间宿舍逐一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生活区管理员宋芳华一天的工作,也随之敲响战鼓。

排兵布阵

生活区管理“内外兼修”

对宋芳华和他的同事而言,A1工程的规模与重要性不言而喻。2017年作为项目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分包单位数量最多时可达60家,生活区工人的数量也一度增加到8000人。

如此庞大的人员基数、众多的工程单位、繁琐的保障工作,对宋芳华来说犹如一盘充满挑战的棋局。如何将宿舍、食堂、厕所等单元进行科学合理地平面布局,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创造性地提高工作效率,无不考验着宋芳华和同事们的战斗力。

面对诸多挑战,工作有条有理的宋芳华在完善室内配置、划分生活区域、提高工人积极性等工作中“多点开花”。

他以施工单位与班组的统一、施工人员地域的统一为优先原则,尽可能地安排同一施工单位、班组的工人或来自同一地区的工人住在一起,并隔离成多个独立院落,进行分开式管理,方便了人员管控、减少了矛盾与分歧的发生。

为保障用电安全,他和同事们为工人宿舍安装了手机充电柜、低压照明灯,并对空调开关进行统一控制。此外,全覆盖无死角监控的安装,也极大减少了财物丢失情况,让早出晚归的工人们吃了颗“定心丸”。

想按常规办法管好几千名工人的生活区域卫生,力不从心、难上加难。宋芳华变被动为主动,在工人的床底下用不同颜色的漆喷涂出圆形、鞋形区域,让他们能自觉地把脸盆、拖鞋归置整齐。另外,他还与同事们组织全体人员、单位开展卫生检查评比,将宿舍、厕所、浴室、楼道等公共区域,以及开心农场的作物长势全部纳入考评范围,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处罚措施。

宋芳华和同事将此发展为月度评比,每次都会张榜公布,并在微信群里通报,这让众多单位与工人有了积极性,时刻严律己、月月勇争先,掀起了一股良性竞争的浪潮。

事无巨细

把工人安全视作生命线

宋芳华的职务名曰“管理”,亦要“服务”。每当工人们去上工,帮他们关电源的是他;每当工人们身体抱恙、发生矛盾分歧,挺身而出的也是他;每当食堂采购食材,严格把关的又是他。在大家眼里,有宋芳华的地方,总能多一份安心。

“工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地区文化、不同的文化水平,让我们在管理时下了不少功夫。”面对一些下班后在生活区违反相关安全规定、并不服从管理的工人,宋芳华和其他管理员总会单独对他们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我总会和他们讲,出门在外,父母妻儿都希望自己平平安安回家,所以为了他们,一定要对自己和工友的安全负责。”宋芳华总是会放低姿态,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劝导,对方也往往认可配合。

为让工人们增加归属感、积聚正能量,宋芳华和同事们为工人们建了医疗室,让他们能够测个血压,治个头疼脑热,保养身体;为大家请来理发师常驻工地,理一次发仅用5元,让工人们再也不用费时费力奔走数公里;在食品安全上,宋芳华更是全程质检、严格把关。所有的肉类、时蔬必须全部过热水,四季豆、发芽土豆、变质生肉更是统统不准进入后厨,就连购物小票他也要亲自过目。从开始施工到现在,每个食堂卫生状况都十分良好,从未发生过食品安全隐患,工人们也吃得健康、放心。

“我查安全时常和对方讲,要把工作标准当成生活习惯一样。”宋芳华表示,几千人的安全与健康,容不得半点闪失,在千年大计的工程上,不能松开这根弦。

全能管家

建功副中心无怨无悔

一天查3次房,犄角旮旯全部转个遍,别人未醒他已起,别人入眠他未睡。如此周而复始,宋芳华也从一个零基础的管理员蜕变成了兼管消防、维稳、安全、后勤的“管家”。宋芳华坦言,刚接到A1工程的“召唤”时,只知道这个工程规模大、不一般,到了现场后才发现充满压力、困难与挑战,辛苦程度超出预期。在与大家的交流中,宋芳华逐渐了解到,农民出身的自己正在为建设城市副中心这一千年大计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心中顿时感到骄傲自豪。

4月26日,“寻找最美农民工暨首都劳动奖颁奖晚会”在城市副中心A1工程工地上开幕。作为32名“最美农民工”中的一员,能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同台接受表彰,宋芳华觉得是对自己的最佳褒奖。

“A1工程对我来说,除了挑战之外,更多的是收获。干过A1工程,能胸有成竹地去任何项目部发光发热。”宋芳华在A1工程生活区进行管理,会不同程度地锻造出处理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与创新思考的能力,这让他获益匪浅。

每当与山东老家的妻儿视频,讲起自己岗位的工作,宋芳华总会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为自己能搭上前往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列车”感到幸运。

□本报记者 赵思远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