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情感问题、人际关系 成职工心理困扰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感问题、人际关系 成职工心理困扰
市职工服务中心免费咨询服务帮职工解“心事”
 

随着社会压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近年来,市总工会高度关注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并在市职工服务中心建立市级职工发展心理体验示范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定期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来此,免费为职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受到职工的广泛好评。那么,职工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遭遇至亲离世 心中悲痛导致生活一团乱

母亲节,对职工王梦来说特别难熬。三年前,她的母亲在母亲节前一天去世了,因为母亲是患病离世,之前经历了近一年的治疗过程,她也做了心理准备,所以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时,她的情绪还算稳定,“我是家里的独生女,妈妈的后事我必须要妥善处理好,同时还要照顾年迈的父亲,一件接一件的事儿等着我去做,可以说根本没有时间悲伤。”34岁的王梦说,直到有一天她去逛商场,看到一件衣服非常适合妈妈,她条件反射地想到买给妈妈,拿起衣服的瞬间意识到妈妈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的情绪突然失控了,站在商场里旁若无人地哭了出来,之前压抑的感情如洪水一般喷涌出来,久久不能平复。

不久前,年逾五旬的职工李建国面色凝重地走进市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他的父亲在一个月前因脑溢血去世了,因为父亲年事已高,他平日里对父亲的照顾也算周全,加上当时有许多后事等着处理,因此父亲去世时,他的状态还算可以。可是大概两周后的一天,李建国突然梦到了父亲,梦里的父亲看起来特别憔悴。醒来后,他就觉得自己胸口堵的喘不上来气,睁眼闭眼都是父亲的样子。他本以为过两天就好了,结果状态却越来越糟,整日什么也不想干,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无奈之下,他想到了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市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赵丽婷表示,丧失亲人是每个人一生几乎必须经历的事情,也是人生最大的悲伤之一。丧失亲人之后的种种悲伤的反应,称之为“居丧反应”,指对重大丧失的正常性反应。 一般丧失亲人后的心理反应分为三个时期:“休克期、麻木期”:发生在丧失亲人的最初几个小时,可能出现情感麻木,拒绝接受的情况。“抑郁期”:后悔自己在死者生前没有好好照顾而感到自责或有罪,甚至认为亲人的去世是自己导致的,因而忧伤抑郁,情绪低落,并伴有某些身体反应。“恢复期”:度过沮丧期,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赵丽婷说,职工在感到悲伤痛苦时,不要憋着,可以向身边人倾诉,或者干脆大哭一场,把心中的痛苦释放出来。居丧是失去重要他人后的一种自然反应,与逝者的关系越亲密,痛苦会越深,但痛苦不会一直持续,终究会走出阴影,回归正常生活。

羞于与他人谈论“家丑”

感情问题最困扰职工

职工薛莹的孩子今年六岁,刚上小学,之前为了照顾孩子,她一直和老人同住,自从孩子上小学后,她和丈夫便搬出来单过了,本想和和美美地过起自己的小日子,可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孩子贪玩,不认真写作业,说也听不进去,“我冲孩子大声嚷嚷,他也冲我喊。”薛莹说,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她和丈夫也产生了矛盾,经常争吵,两人的关系渐渐疏远,这让她苦恼不已,她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赵丽婷告诉记者,前来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职工,大多数是为了感情问题,包括离婚、第三者插足等,还有一些就是像薛莹这样,刚来的时候主诉的是亲子关系问题,但说着说着就变成了夫妻关系问题。这些职工几乎有一个共同特点,说得多,听的少。“他们并不需要让我去给他们一个解决方法,他们只是想倾诉。”赵丽婷分析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现实中,职工确实找不到合适的倾诉渠道,尤其是感情类问题,和父母说怕他们担心,和同事朋友说又有些难为情,和孩子说更是不可能。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向来主张“家丑不外扬”,遇到事了,多数人羞于启齿,会选择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就憋出了“心病”。

“前来咨询感情问题的职工占大多数,这个现象很好解释。”赵丽婷告诉记者,当下职工的主要压力都是来自于职场和家庭,而职场中的烦恼更容易找到人倾诉,大家也不会感觉难为情,甚至可以一起吐糟下老板或者客户,情绪有了出口,就会消解一大半,但是感情问题却没有合适的出口,少部分人会和好朋友说,但更多的人选择自我消化。

赵丽婷表示,职工遇到感情类问题的困扰时,不要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和身边人说,把所有压力都自己扛,要学会适当地打开自己,如果不愿意和父母、同事说,可以选择向好朋友倾诉。另一方面,要尽可能拿出一点时间来关照自己的内心。赵丽婷说,她发现,前来咨询的职工以女性居多,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工作和家庭难以平衡,压力非常大,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的生活状态比较单一,忙着完成工作,照顾孩子,赡养老人,疏于自我打理,别说兴趣爱好了,有时甚至连美美睡一觉都成了奢望。对于这类职工,赵丽婷的建议是,生活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心,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间,不要让整个人都被工作和家庭给包裹住了,至少要有一项兴趣爱好,在压力大的时候能够聊以消遣,如果条件允许,多参加一些室外活动,多与自然亲近,让心中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

另外,赵丽婷还建议职工要注重夫妻之间的沟通,夫妻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各自的脾气秉性、生活习惯等多少会有不同之处,两个人要耐心磨合,多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不要因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另外,夫妻在沟通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多做有效的沟通,比如有些夫妻,虽然也在沟通,但是却选错了表达方式,明明是想增进感情,最后却变成了互相挖苦、讽刺,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隔阂。

不善与人沟通

职场人际关系紧张致焦虑

走进市职工心理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时,职工小邱眉头紧锁,费了好大劲,心理咨询师才明白,原来他是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小邱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会与他人交流了,说话前总是思前想后,担心自己说错话,每天都感觉特别紧张。他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可家人并不理解他,甚至还会指责他,这让他更加烦躁,因此经常和家人产生矛盾。

市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认为,在职场上,很多人在和他人打交道时,都容易被对方的一些表情、使用的言辞,以及说话的语音语调等所影响,并从中找出对方不友好、不理解的证据,并由此产生烦躁、愤怒、委屈或悲伤等情绪反应。事实上,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互动关系,良性的沟通需要建立在对彼此差异性的尊重上,抱着求同存异的心态,才能促进关系的发展。在人际交往中,要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同时,要学会将沟通中发生的矛盾和分歧理解为观点的分歧,在表达中做到对事不对人。

市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总结道,很多职工的心理问题都可以从自己身上找到突破口,心理咨询或许不能帮助职工改变性格,但是能帮助职工改变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使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从而缓解因紧张的人际关系而带来的心理焦虑。比如有的职工将“你听明白了吗?”当做口头语,在和同事交代工作时常常这样说,在咨询中,她会建议职工把这句话换成“我表达清楚了吗?”,同样的意思,但是对方听起来就会舒服很多。“很多人说自己并没有坏心眼,但是人缘却不太好,觉得自己很无辜,继而认为大家处处针对自己,是别人的问题,但是,我们往往建议大家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有的人处理人际关系时不注重细节,得罪了人还不自知。”

为帮助有需求的职工科学疏导不良情绪,有效缓解工作与生活中的诸多困扰,同时降低职工因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带来的隐私顾虑和经济负担,市职工服务中心为全市持工会会员互助服务卡的职工,提供了免费的现场心理咨询服务。有需求的职工可拨打预约电话83570328、83570053或通过“首都职工心理发展”微信公众号下方的服务模块“心理咨询”进行预约。

□本报记者 张晶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