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白恒宏:大工欲传世 大任不歇肩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恒宏:大工欲传世 大任不歇肩

 

“一个项目只要一天没验收完工,我们就没有假期。”五一节前夕,记者在施工现场找到白恒宏时,他正穿着工作服和同事们一起在工地现场巡检,问起五一节是否休息时,爱笑的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更何况‘五一’工地不能停工,我还是现场第一负责人。”

真没想到面前的白经理还是位接近80后的年轻人,但在建筑行业里已是位久经沙场的建筑“老兵”。他经历过许多建筑项目施工,凭着一种奋斗精神,一步步从技术工人成长为项目经理。

“刚到这里,除了荆棘杂草和荒地,什么都没有”

“我们刚到这里,除了荆棘杂草和荒地,什么都没有。”2016年初,白恒宏带领团队第一时间进驻北京新机场项目现场。进场初期,现场是一望无际的荒地,既没有水也没有电,而且整个施工现场位于古河道沉积下来的细沙面,临设用房还没有搭建,白恒宏和同事们只能挤在车里办公、生活。当时,赶上大风天气,他们吃饭时嘴里都是黄沙。

“建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施工人员有家的感觉。”20年一直工作在施工一线的白恒宏,更加了解职工,知道他们的需求。

施工现场周边没有市政自来水,白恒宏就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工程基坑降水和收集的雨水用于路面洒水降尘、冲洗车辆、绿化浇水,在生活区和办公区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将生活污水进行回收利用。面对工程劳务高峰期近7000人的用工量,白恒宏为生活区选用了节能效果显著的空气能中央空调和高效的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在大量降低能耗的基础上,为施工一线人员创造了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此外,基础桩废桩头除粉碎用于路基回填外,他们还将一部分做成创意雕塑,作品包括鲁班像、飞机模型、日晷等,摆放在施工现场,成为弘扬建筑文化和北京建工集团企业精神的独特风景,让工地不仅有花有草还具有了人文气息。

“遭遇多年罕见的暴雨,为确保施工安全,我们两三天都没合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机场航站楼从中间朝东、西、南放射出五座指廊,建筑面积达到了30万平方米,这将是未来旅客上下飞机必经且停留时间最长的区域。虽然整个体量并非新机场最大的部分,分布区域却最为广阔,就是在这片区域,2016年7月20日曾遭遇到暴雨侵袭。

“遭遇多年罕见的暴雨,为确保施工安全,我们全投入到抢险中,两三天都没合眼。”提起2016年7月20日北京地区降下那场多年罕见的暴雨,白恒宏充满感慨。那时,他们正进入地下结构施工的关键阶段,如果工地遭到雨水倒灌,后果不堪设想。白恒宏带领团队在一线开展防汛抢险工作,经过几天几夜连续奋战,最终成功避免了雨水倒灌场区,确保了航站区的安全。

白恒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一切仍历历在目:“调集到的资源统一听指挥部的调配,不管哪个兄弟单位,周边出现任何问题都会随时调配。”项目部所有人员两个白天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全在一线进行抢险。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新机场在建设中,使用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放系统,以后建成使用,确保百年不遇的大雨不会形成积水在屋面,更不会漏水。”白恒宏介绍。

半个月前,一场大雨普降京城,这却让白恒宏高兴不已。原来,新机场五条指廊的屋顶面积共有16.3万平方米,自去年功能性封顶之后,还没对防水工程进行测试,可是这么大的面积,如果靠淋水检测,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水量,一场大雨来得正及时。

白恒宏亲自带着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仔仔细细地转了一遍,发现哪跑冒滴漏,立刻在图纸上标出来,叮嘱施工人员后期整改维修。

“我们有信心,一定会让新机场以超高质量如期完工。”白恒宏表示。

“施工常遇到难题,这需要新技术来破解,破解过程也是种幸福”

据规划,北京新机场使用寿命目标是100年,比普通机场要多出30年。如何造出一个“百年工程”?高科技是建筑质量与效率的基石,然而如何运用最适宜的技术去解决施工中的问题,考验的却是每 一位基层建设者的智慧和耐力。

“施工常遇到难题,这需要新技术来破解。”谈起施工中遇到的一系列工程技术领域的难题时,白恒宏脸上充满自信说,“其实,在我们的哲学里破解难题过程也是种幸福”。

在五座指廊施工现场记者发现,传统工地中常见的点焊接技术消失了。白恒宏告诉记者,作为超长建筑,新机场的五座指廊,仅钢结构和钢筋的接头点位就有20万个。“如何提高效率?在进场施工前我们就在琢磨这个问题。”经过数次的专家研讨,将电焊技术迁移到工厂,最终得到了整个技术团队的一致认可。

加工好的钢筋连接器到了施工现场后,工人们只要把钢筋往连接器中一插,这“电焊”活儿就算完成了,精确度非常高。白恒宏形容,这道理就像是拧螺丝,工人们只要把螺丝帽拧紧,钢筋就不会被拔出来,这一技术至少为工程节省出了一个月的工期,同时有效减少了焊接作业对环境的废气污染和光污染。

需要动脑筋的地方,在施工中比比皆是。京雄高铁、轨道交通新机场线、R4线三条轨道交通线路直接下穿中南指廊。三条相对独立的隧道净高在11.55米,跨度分别为11米、12米和15米,这给主体结构施工中的模板拼装和浇筑施工带来了似乎是难以破解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两难”选择,白恒宏牵头,带着团队开动脑筋,经过反复比对、测试、试验和可行性论证,最终决定采用定型“木工字梁”整体模板,同时配合钢木混合龙骨搭建结构骨架。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按照结构形式灵活组拼,拆装方便,重复使用次数高,定制的定型“木工字梁”达到11米的高度,确保了混凝土整体浇筑一次成活,提升了美观度和质量标准,并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同时,考虑到指廊底板之下就是轨道交通,抗震抗裂都是施工中聚焦的关键点之一,他们在建设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在配比中特意加入了“聚丙烯纤维”添加剂,增强建筑的抗裂性能。

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新机场项目考察已过一年多,回想起那一幕仍是激动不已,白恒宏清楚记得,“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努力集成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将北京新机场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成为我们戮力前行的无穷动力。能够在‘新时代’参与建设北京新机场这个重大标志性工程,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目前,航站楼整体造型已形成,整个工程按计划将于2019年投入使用。“在最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团队将继续努力,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做到精益求精,善始善终。”

□本报记者 曹海英/文 彭程/摄

短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许庆惠

20年的时间,白恒宏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一步步成长为北京新机场指廊工程项目经理,成为被称为“新世界第七大奇迹”“钢铁凤凰”这个超级工程的一线指挥者。

梳理白恒宏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我们会发现,在20年的建筑生涯中,他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从无一丝懈怠。

20年前,他刚刚入行。从最基层的一线技术工人干起,在望京新城的建筑工地,白天跑工地,晚上帮师傅整理技术资料。在师傅手把手的传授下,他掌握和了解了施工的每一道工序和环节。

20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建筑业的翘楚。鲁班奖、詹天佑奖、以及国家优质工程奖项,他都尽收囊中。

是什么原因让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嬗变成一名优秀的施工项目负责人?我想,大致有三:一是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既注重最新技术的学习应用,又能将前辈传授的经验熟记于心,并且还能将二者有机地进行融合贯通;二是勇于创新,不断钻研。自主研发的钢筋连接器,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木工字梁”提升了美观度和质量标准;三是善于思考和巧干。雨水、无人机、传感器在他的调度下都派上了用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白恒宏的事迹说明,干工作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长年坚持下去,必定会达到目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