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唐诗) 为患者提供较为充足的轮椅借用服务;规范导医导诊服务,推行电子导航、图形导航;丰富住院患者膳食,推出特色餐饮……昨天,记者从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获悉,《2018年市属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发布,计划中的18项举措实施范围覆盖22家北京市属医院。
据悉,针对门诊专科或专业名称不够通俗易懂、患者挂不准号等问题,进一步细化专病专症门诊,增加专病专症门诊数量,让患者“按症索医”、“按病索医”。同时,针对患者获得用药知识不专业不便捷等问题,还在处方上设置二维码,处方也有了“身份证”。患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可获取个性化、快捷的贴身用药指导,让患者服药“更放心”。这两项措施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
同时,将推出第四批知名专家团队,该项措施将在市属医院全面实施。延续前三批70个知名专家团队层级诊疗服务模式的经验,继续扩大知名专家团队数量,累计达到90个团队,使疑难重症患者能看上“大专家”。针对市属医院疑难重症患者众多、患者个性化诊疗需求日益增加等问题,开展疑难重症多学科联合门诊,在设有中医科的17家市属医院组织开展专病中西医联合门诊,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诊疗服务。同时,还将在市属医院全面增加门诊专科护理服务内容,在19家市属医院增设营养门诊或营养咨询门诊。
市医管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潘苏彦表示,《2018年市属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有的举措是新提出的,有的举措是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的。其目的是通过持续改善服务流程、创新便民举措,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潘苏彦同时强调,计划的各项措施将在2018年期间逐项落地实施。
举措还包括提供急诊预缴费服务,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就诊时反复缴费等问题,向急诊患者(特别是急诊留观患者)提供急诊预交金服务,患者可选择先缴纳急诊预交金、离院统一结算的方式,减少患者往返排队缴费。该项措施实施范围为20家市属医院。同时,针对急诊患者需自带被褥及陪护椅、床上用品不符合要求等问题,19家市属医院在急诊留观区域提供标准化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