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的张海军成绩不算优异,却拥有极强的动手能力,糊个风筝、做个木头剑,总能“手到擒来”。没能走进大学,在技校学习焊接技术的张海军并未觉得自己“没面儿”。“我的父母都是工人,我成长在工人的家庭,他们常和我说学一门手艺的重要性。能成为一名技术工人,我感到很亲切自豪。”
父母常说的“干一行爱一行”,让张海军明白,工作的兴趣,是在不断挑战困难与刻苦练习中培养出来的。“作为技能工人,我特爱较劲,越是做不好的事情,我就越想‘较’个输赢。”张海军回忆,过去学艺时,焊接材料都是“限量”供应的,“有时没达到自己的要求,或是焊得意犹未尽,我只能去向师傅讨要一些,或者看看有没有别人不用的,都要来练习用。”后来他才明白,这种高强度的“限量”练习经历,让他的技艺得到磨炼。
成为“北京大工匠”的张海军坦言,伴随着荣誉的增加,随之增大的便是责任与压力。“责任在于从今以后的工作必须精益求精、安全无误。压力在于,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培养出比自己更为优秀的接班人。”张海军表示,现在很多年轻的工人缺少对岗位的荣誉感与自豪感,经常抱怨活儿多、待遇低。“当工人就得干一行钻一行,干出来的活让人服气才行。我不反感多干活儿,还喜欢将有难度、有挑战的活儿干得更好。”
作为燃气行业的焊工,带气带压焊接时间越长就越危险。因此,操作过程不仅不允许有任何失误,全部焊接程序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张海军遇火不躲、遇事不慌,操作稳、准、快,不拖泥带水更不留任何隐患,这一点他让同行都心悦诚服。
“我认为,好作品应当体现咱工人的精气神。我只是把雕刻细节当成了一种习惯。让自己在高风险环境下焊接的作品能成为艺术品,靠的就是专注,从来不分心。”张海军说。
□本报记者 赵思远/文 孙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