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晚熟时代的突围之道
出生入死的战友情
蚕豆花是外婆的眼睛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晚熟时代的突围之道
——读《晚熟时代》
 

瑞弟35岁,在一家证券公司上班,收入不菲,今年春节终于结婚了。瑞弟爸妈在婚礼上百感交集,因为他们都退休了,早就盼着抱孙子。可是瑞弟却迟迟没有动静,总是周旋于几个女人之间。事实上,聪明人都能看出,瑞弟是从小被父母惯坏了,不想承担责任罢了。因为结婚就意味着责任和付出,就意味着完全长大。但这样的人生,瑞弟们是很不情愿的。像瑞弟这样的青年还有很多,他们习惯了依赖父母,习惯了啃老,已经成了典型的“中国式巨婴”。

子女在成年后,仍然高度依赖父母的庇护,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也是巨婴式子女人生的失败。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三十而立,何为立?立者,自立也。简言之,三十岁的人能够依靠自身本领,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如果我们始终拒绝长大,那么这样的人生必然为社会不齿。好的人生,一定开始于你不再拒绝长大。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自信地走完这一生,而不会留下巨婴的阴影。

在最近出版的《晚熟时代》一书中,台湾心理学家王浩威采用大量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从小小的心理诊疗室,放眼到整个时代,在时代背景下探讨年轻人关于远离亲缘、成年涌现期、社会兴趣、自我探索、社交成本、责任与焦虑等众多在走向心智成熟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引导年轻人实现“心理层面上的成长”,指明在晚熟时代的突围之道。王浩威从未批判年轻人,而是对年轻人充满了人本主义的关怀。

这一代的年轻人,一切都处在还没准备好的状态。大学读得愈来愈久,赖家赖得愈来愈晚,单身阶段也愈来愈不可思议的长。同样地,他们的父母,也是愈来愈晚熟,或者说,愈来愈不成熟了。他们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没底,充满了焦虑感,将孩子过度保护了。殊不知,他们这样剥夺了小孩通过探索而完成成长的唯一机会。在这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一个晚熟的时代就这样诞生了。要想从这个晚熟时代突围,我们能做的就是子女、父母各司其职,各归其位。

年轻人要学会独立成长,要学会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我们拿起船桨开始划,不管朝哪个方向,总会抵达新陆地。而父母则要尽到教养责任,帮助孩子慢慢成长。作者认为没有尽到责任的父母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种是经济压力的缘故,因为忙于五斗米生计,而忽略了小孩;另一种则是可能父母自身性格不成熟造成的,或酗酒等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自我沉溺。他们将小孩视为自己的延伸物,而忽略了小孩的主体性。他们也可能好像很爱小孩,其实是将父母角色当作一种演出,而孩子的好表现则是自己可以炫耀的装饰品。

本书包括《我的未来只是梦》等四辑,告诫年轻人当你不再被时间拖着前行,而有独当一面的勇气时,好的人生就此来临。十个角度,一个时代。我们能从书中看到人成长历程中的苦涩与甜美。苦虽苦,但读完后,却给我们更多对生命的热情。

本书是王浩威集合二十余年心理咨询经验的代表作,即将为人父母者如果能够认真领会书中理论,必将在未来家庭教育中游刃有余,从而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彭忠富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