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如何将空间优势变成文化优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4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旧厂房变身文创空间
如何将空间优势变成文化优势?

 

4月4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北京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市文资办等相关单位发布并解读《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已腾退老旧厂房240余个,七成已腾退老旧厂房将转型成为文化空间。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作为存量资源的老旧厂房,始终是本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的一大课题。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少工业企业外迁,留下的老旧厂房成为工业遗存,而文创产业急需合适的场地与空间,如何促进二者的整合对接?如何彻底激活老旧厂房的新价值,解决重开发轻运营的矛盾?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梳理——

【调查】

突出特色依托品牌化发展

在二环路官园桥西侧有这样一个园区——“新华1949”文化金融创新中心,中心所在的位置原来是北京新华印刷厂址。这个文化金融创新中心也是西城区老旧厂房转型成功园区代表之一。

据了解,“新华1949”文化金融创新中心通过对原址及中心建筑资源特色的挖掘、分析与利用,以文化金融产业融合为核心,依托平台的服务和要素集聚能力,逐步形成文化金融产业聚集区。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和机构50余家。

老旧厂房改造为文化产业园区的过程中,西城区逐渐探索出一系列经验,这其中就包括建立准入机制打造品牌园区。据了解,在选择入驻企业方面,西城区尽量争取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入驻,重视园区内企业间的协作配合。如新华1949园区内的“北京文化创新工场”作为市级的文创企业孵化中心,设计容量为44家企业,报名入孵企业达到160余家,因此采取专家评估与企业答辩相结合的方式选择入驻企业。这种“精致+简约”的运营模式背后是“租金收益+发展收益”的创新性赢利模式,成为西城区文创园区建设的特色和准则。

依靠品牌化发展助力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不只西城区,东城区以政策为引导、贴身服务为手段,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了方家胡同46号、东雍创业谷等几家特色产业园区。在其示范和带动下,涌现出东方嘉诚、东方道朴、亮点五十五等一批专业的文化地产服务商,通过复制“胡同创意工厂”发展模式不断建设新园区,同时坚持打造特色产业园,创立自己的服务品牌。

朝阳探索工业遗迹转型四模式

老旧厂房变身为文创产业街区,成为集文化展示、电子商务、创意办公为一体的时尚文化集散中心……朝阳区曾是本市机械、纺织、电子、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的所在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老厂房。自2000年起,朝阳区利用补贴、奖励、贷款贴息等政策,开始引导工业厂房转型升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截至目前已有41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园区,完成改造建筑规模超211万平方米。

位于东四环慈云寺桥东侧原京棉二厂旧址,如今已经成为以传媒产业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我国第一个采用国产设备规模最大的棉纺织厂,京棉二厂曾经是新中国纺织技术的缩影。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京城纺织厂陆续停工外迁。在政府引导下,京棉二厂通过实施“腾笼换鸟”策略,由国有企业组建新的运营团队进行整体改扩建。在保留工业文化遗产基础上,增添了现代文化特色,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由此应运而生。

如今,近13万平方米的区域内,云集了蓝海电视、东方风行、宣亚集团、王开方工作室等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彻底颠覆了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形象,成为北京市首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

旧厂房转型升级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也为有效盘活国有资产打下了良好基础。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后,预计京棉集团年收入可达1.2亿元,安置老职工100余人。

朝阳区还积极总结先期经验,初探出工业遗迹转型的四种模式,分别是:艺术家自发聚集发展,政府提供管理服务“798模式”;产权方与专业机构联手打造“751模式”;政府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朝阳规划艺术馆模式”;在政府引导下,由国有企业组建新的运营团队进行整体改扩建“莱锦创意产业园模式”。

今年,朝阳区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旧工业厂房存量资源调查,摸清底数,结合区域城市建设规划和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权方进行厂房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对已经转型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研究制定安全管理办法,促进园区规范有序发展。

【成效】

高质量企业打造高产值

经过多方推动,不少老旧厂房华丽转身为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以海淀区为例说明。

根据对区域内挂牌的25家园区和孵化器及其他重点园区进行梳理,海淀区由老工业厂房改造的文化园区共5家,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国有企业自发转型改造旧厂址而建成的文化科技园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和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

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的前身是北京电视机厂。目前,该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了数字电视科研、数字电视音视频、数字内容和文化创意等数字电视三大产业集群,涵盖数字电视产业链发展的各个领域;企业从业人员3000人,主导产业总收入14亿元。高质量的企业聚集造就了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高产值,前年该产业园总产值26亿元。

【助力】

首个保护利用专项政策发布

老旧厂房的顺利转型,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为盘活老旧厂房资源,拓展城市文化空间,在深入调研论证、借鉴各地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北京市于去年12月31日,正式印发了《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

作为北京市首个保护利用老旧厂房的专项政策,《意见》共包括利用工作原则、基础工作、相关政策、保障措施等四部分内容。《意见》提出“保护优先,科学利用”、“需求导向,高端引领”以及“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三项基本原则。

《意见》将开展普查登记、科学评估认定、编制专项规划、促进多元利用列为四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制定了六条重点政策条款,特别是提出了5年过渡期政策,提出通过“允许临时变更建筑使用功能”来解决改造建设“审批难”问题,并明确了有关申报办理程序。在加强组织实施、加大资金支持、加强服务管理等方面,《意见》也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下一步,北京市将全面启动老旧厂房普查登记、评估认定、规划编制等工作,加快制定完善相关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

【建议】

加强政策集成

解决重建设轻运营的矛盾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赵磊认为,北京推进并出台《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突破了原来很多掣肘的地方,将有力的促进首都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全国第一个针对老旧厂房提出的意见,不但作用于老旧厂房的保护利用,同时还为城市留下文化艺术空间提出了指导。

政策的出台,政协委员们首先关心的是工业遗存保护问题,市政协委员张鸿声提出,老旧厂房的变迁记录了工业人文,展现了城市的发展印迹。对老旧厂房的保护,也需要有个保护标准,再利用的提前是先进行妥善保护。

鼓励政策出台后,随着老旧厂房拓展成文化空间的推进,下一步将面临着文化空间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当当网董事长俞渝表示,北京现有的798艺术区、新华1949文化金融创新产业园等文化创意产业园都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成。据此前的调研数据,目前北京各区腾退老旧厂房总占地面积达2500万平方米,已转型利用的老旧厂房占地约601万平方米,正转型改造的占地约138万平方米,这意味着北京的老旧厂房尚有七成左右处于待开发状态。

与此同时,目前北京各区文化设施有“重建设、轻运营”的缺陷,文化馆、科技馆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普通居民使用门槛也较高。为此,相关部门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吸引民企参与到文化设施的运营当中。俞渝建议,应该盘活北京公共文化空间,实现建设和运营相辅相成,目前各区文化建设出现“重建设、轻运营”的迹象,应该通过服务外包、委托等模式吸引企业和民间资本与已经建成的文化设施运营,盘活优质的文化空间。

赵磊提出,为推动文创产业集聚化发展,自2016年起,北京认定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截至2017年底,利用老旧厂房、批发市场改造,累计完成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21个文化园区的建设工作。2017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的收入总值达到1.36万亿元,足以看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目前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产业均衡建设,建议北京市进一步加强政策集成,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培育新型业态,同时通过文化功能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

□本报记者 盛丽 孙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