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这儿的菜园结满“健康”与“爱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3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儿的菜园结满“健康”与“爱心”
——圆梦缘农业经济合作社负责人李少华的农耕梦
李少华(左二)和志愿者们为张秀英送去蔬菜
李少华(左一)亲手为体验者示范劳动
 

3月13日下午,47岁的通州区漷县镇罗庄村村民张秀英家的院门被敲响。“二婶儿,我们又来啦!你还好吗?”身患残疾,视力不佳、腿脚不便的她打开院门的一刹那,凭声音便欣喜地听出了敲门者的身份。对方是圆梦缘京津冀爱心志愿服务队队长、圆梦缘农业经济合作社负责人李少华,她和大家拿着新鲜的菠菜、小白菜和水萝卜,一齐递到张秀英的手中,随后又为她打扫院子、整理房间。

初春,罗庄村还未迎来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圆梦缘农业经济合作社的200亩大棚里,已是秧苗正绿、群蜂飞舞。为一批又一批前来体验农耕文化的爱好者们讲解演示,一上午下来,走出大棚的李少华已是大汗淋漓。顾不上吃饭,她又开始准备下午的志愿服务队慰问事宜,看着大家采摘的绿色蔬果,想着下午老人们能够拿到放心的食材,李少华十分开心。

这里的土地不“骗人”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日常所说的‘歪瓜裂枣都很甜’这句话是错误的,这是瓜农为了能够将这些畸形水果售出编造的谎言。我的经验是,西瓜还是饱满的好,最圆润、最漂亮的就最好吃。”西瓜大棚里,李少华站在一群爱好者跟前,十分直白的为大家做着一系列科普,在她身后,一排排的瓜秧已经到了授粉的时间,竞相生长。

谈起自己的创业初衷,李少华不免有些唏嘘。她在金融行业干了17年,工资稳定优厚,然而身体的警钟却在那时敲响。“我因为工作原因饮食不规律,习惯不健康,吃出了重度脂肪肝。医生当时让我减少去外边吃饭。”不管在电视上,还是在与朋友的闲聊中,李少华对于“农民把要出售的菜和自己吃的菜分开种”的现象甚是不解。“我也是农民的孩子,难道为了追求高产量、高收益,现在连诚信都不要了吗?”李少华清楚地记得,那时一位亲戚对她这样说:“任何行业都有尔虞我诈,唯有土地不会骗你。”抱着自己吃上放心菜,也让大家对蔬菜安全不再担忧的信念,李少华的圆梦缘农业经济合作社在2012年3月正式动工。

从开始的60亩地到现在的200多亩,李少华的创业过程可谓艰苦。她也终于知道土地为什么不会骗人。“不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你都要站在那里维护土地,如果你舒服了,它没得到好的照顾,就不会有丰硕的果实。”李少华经常要和病虫害做斗争,因为绝不允许使用化肥,导致有时一片土地“全军覆没”,她终于明白了古时农民靠天吃饭的原因,也理解了“锄禾日当午”的辛劳,但为了初心,这位之前没有从事过农耕的负责人绝不回头。一旦遇到技术问题,解决不了的,李少华都要到山东求教,同时,自己在种植技术上也在不断谋求创新。如何让水果萝卜更甜呢?李少华说:“首先,水果萝卜本不在春季生长,我们在大棚种植,就通过设想采取了‘晚放棉被早开棚’的办法,人为调整温差。”目前,大家都在期待着这份创新能带来好的收获,让更多的人吃到更甜的水果萝卜。

这里的蔬菜有“温度”

“中午炒芹菜,晚上炒蒿子秆,每天的饭菜既可口又健康,我们三口人吃着十分放心!”罗庄村村民胡立华说。而这两顿饭的蔬菜,都是圆梦缘京津冀爱心志愿服务队给免费送来的。经过几年艰苦创业,李少华带领合作社经营逐步走上正轨,蔬菜产品也凭借着“安全绿色”的品质,在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而想到村里村外还有很多需要关爱的老人和残疾人,李少华决定:免费为他们送菜。

“很多老人身体不好,儿女在外,更有一些身患残疾的人,买菜不便,将放心的蔬菜免费送到这些人手中,是我立足自身岗位该做的事情。”周六早晨7点半,合作社的几名员工上班后,就开始采摘当天可以上市的蔬菜,并准备好要送给需要帮助的老人和漷县镇敬老院的部分。通常,上午10点前,他们就会将需要“赠送”的蔬菜装好车,送货上门。西红柿面色红润,芹菜翠绿鲜嫩,水果萝卜带着泥土的清香,常将一辆车装得满满当当。“敬老院送一次得四五百斤,我们本村有三四户老人,不远的穆家坟村有二十余位老人,都加起来最多的时候一次能送上近千斤。”李少华说,自去年6月份开始,合作社就陆续给本村和穆家坟村需要帮助的老人及漷县镇养老院免费送菜,每次都是棚里种什么菜就给他们送什么菜,常常换着样来。胡立华一家就是享受“免费送菜”服务的家庭之一,她的丈夫几年前曾在圆梦缘农业经济合作社工作,后因身体不适辞职,而二人还有一个重残的儿子需要照顾,家庭状况比较拮据。“每周送的菜都得有三四样,上次送的芹菜、蒿子秆、萝卜和西红柿,我们稍微再搭着买点儿,就够一个星期吃的了,节省了一笔开销。”村民胡立华说,李少华自己生意做好后,还能想着他们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很让人感动,自己也很感激。

在李少华看来,一个家庭中有老人才有向心力,才温暖,这也是她把志愿服务的重点放在老人身上的原因。只要有时间,李少华都会跟着员工们一起送菜,并和老人们聊天说笑,在送去蔬菜的同时,也送去一份孝心。

这里的职工有“归属”

罗庄村地处通州东南,村子的一边是天津市武清区礼老村,另一边是廊坊市安平镇,是京津冀的交界地。之所以把志愿服务队的名字加上“京津冀”三个字,是因为合作社的员工,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我想,大家都是邻居,我这里能提供很多就业岗位,能够让他们拿工资稳定工作,也能够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召,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目前,合作社共有正式员工15名。

李少华对自己员工的工作安全十分关心。她时不时地都会为这些员工进行岗前安全培训。“我经常会提醒他们检查卷帘机的遥控器是否有电。卷帘机不管事了,通常都是遥控器没电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告诉他们千万别与其较劲,注意保护自身安全。另外,如果下雨刮大风,大棚顶上的防雨薄膜被掀起来,千万别冒着危险去挽救,我宁愿出现生产损失,也不愿自己的员工出现意外。”也正是李少华这颗火热的心,让合作社的员工们受到感染,自发地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中,和她一起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李少华表示:“我经营这个合作社,是想让更多体验者,尤其是更多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能够在这个繁华城市的边缘看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希望通过传递健康无公害的绿色理念,让他们多在家吃饭,多陪伴身边的父母老人。”李少华立志让大家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什么样的生产者能为他们提供健康蔬菜,让人们真实的看见菜是怎么种出来的、如何管理的、怎么吃才最好吃。“最后,我也希望更多在城市工作的人也能够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为我们绿色、健康、有爱的明天共同努力。”

□本报记者 赵思远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