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提高技术工人待遇需要工会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短视频平台岂能成为造假者乐土
“爱心餐厅” 需要更多爱心加盟
对大数据“杀熟” 监管要出手
骗保
如何让清明更“清明”
要用法律 严惩碰瓷者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让清明更“清明”

 

3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市清明节临时指挥部联合召开2018年北京市清明节群众祭扫服务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预计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市祭扫人数将突破450万人,全市扫墓点由2017年的215处增至221处。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呼吁市民平安祭扫、文明祭扫、清洁祭扫。(3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人们追忆亲人、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也是对我们每个人能否做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摒弃陋习、倡导文明的最好“年检”。然而,近年来因清明节扫墓祭祖所带来的一些与社会文明和进步不相和谐的音符也日益凸显,使本来严肃的祭祀活动演变成了不伦不类的搞笑场所,庄严神圣的场合被铜臭气、污浊气所玷污,甚至带有火灾及人身伤害事故隐患的做法,清明节变得不再“清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自古以来,人们就主张文明祭扫。有主张绿色祭扫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南宋诗人吴惟信以为祭扫要有“日暮笙歌”“杨柳流莺”的气氛,祭扫重在清心明志。

如何让清明更“清明”,凸显新时代新风尚,这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清明时节当清明,提倡“清明”的祭扫方式正当其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代人清明的祭扫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只要能表达对已故者的哀思和敬重之情的方式都应当肯定。其实,祭祀先人不必拘泥形式,只要人们做到诚心追思,就已经达到了祭祀的意义。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使清明节真正成为清新文明之节。□盛人云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