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窗
3上一版
 
大山里的“香皂女”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山里的“香皂女”

郝秀萍生产的第一批手工香皂,成型抛光后要搬运到避光室晾晒。
精心调试皂浆,加热和搅拌流程要同时进行。
村民在窗外观看第一批实验品的“整容”过程。
工作之余,郝秀萍还可以干点家务活。
精油和羊油调制要精确。
在春光里看书学习,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郝秀萍生产的手工香皂,是黄土梁村自种、自提取的纯天然金盏菊精油皂,采用纯手工工艺制作而成。伴着金盏菊的清香,不仅清洁皮肤,还能预防痘痘。村里人都称她是“香皂女”。

37岁的郝秀萍,是延庆区大山深处黄土梁村最年轻的留守妇女。丈夫常年在莲花山颠守护山林。为了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往返20多公里山路去农家院打工,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很辛苦。

去年,黄土梁村引进了香草产业,随着产业发展,村里决定开发手工制作香皂这一具有技术性的项目。村支部反复考虑,决定让担任该村文化管理员的郝秀萍挑起大梁。

今年初, 郝秀萍接下了这项任务,她不再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门口就业了。她可以一门心思钻研手工香皂制作技术,成为一名制作手工香皂的带头人。

可是她刚走进手工香皂操作间,先进的仪器设备就给她来了一个“下马威”,从小干农活的她,哪用过这些东西。在农学院万秋菊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她通过一个月的刻苦学习,成功地掌握了技术,制作出第一批手工香皂。

现在,身穿白大褂的郝秀萍带着村里的留守妇女,按照制作流程,在提取原料、精密称量、混合调制、皂液入模晾干成型后,将一块块幽香扑鼻的香皂呈现在村民们的面前。

如今,她不仅每月有3000元的固定收入,还能自由安排工作时间,随时照顾好老人和孩子。郝秀萍脸上满是幸福感。“大伙儿这么信任我,我一定尽心尽力好好干,带领村里人一起做香皂创品牌,今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黄土梁村是低收入村,发展“夏种香草,全年制皂”的香草产业是重要的增收渠道。通过实践和发展,许多无业的村民成为长期职工,忙碌在壮大农村产业的路上。黄土梁村民们还为今年制定了一个“小目标”,他们要生产10万块手工香皂,创造出20多万元的集体收益。

村第一书记李志敏告诉记者,大庄科乡将围绕香草产业做文章,横向覆盖沙门、董家沟等村庄,纵向发展育苗、种植、提油,加工精油制品,香草文化展示等完备的产业链条,并打造出“香草文化特色村庄”。

□本报通讯员 贾文程/文 记者 陈艺/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