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寂静的山林
曹禺的“傻气”
亲人的相守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3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亲人的相守

 

今年春节前后,我80岁的父亲一连住了半个多月院。大年三十儿晚上,父亲从病床上抬起头看了一眼电视里的春晚,嘟囔了一句:“主持人咋不是赵忠祥了呢。”

父亲在75岁以前,没进过一次医院,有了小病就是简单吃点药,或依靠民间单方给予祛除,他为此还在同龄人面前得意地夸耀过自己。不过迈过了75岁这道坎,疾病就汹涌着朝我父亲扑来了。因为严重的痛风,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即使在家的日子,他也是靠扶着墙角以蜗牛一样的脚步缓缓蠕动着。3年前,父亲一年之中接连住了8个月院,那年最后一次从医院回家,我见父亲一把抱住家里房门,老泪簌簌而落,他喃喃道:“还是家里好啊。”进门第一句话,父亲便吩咐母亲去老泡菜坛子里抓把泡菜出来,他想就着泡菜喝一碗家里炉子上熬出的小米粥。

父亲和母亲,就这样常常坐在屋子里,听厨房砂锅上咕嘟咕嘟炖汤的声音传来,仿佛就是时光的流淌。以前我睡觉前,总有关掉手机的习惯,而今我夜里也开着手机,有时深夜醒来,也要在一丝丝不安的焦灼中,看一眼手机上有没有未接电话。在这个世上,深夜里给我打来电话的人,想来大多是我的至亲至爱,我当然不希望这个心惊肉跳的电话响起,但我明白,在亲人能够感应到的灵魂电波里,电话的两头,是心与心的灵犀相连。

病痛中的父亲,上卫生间也很困难了,母亲在卧室里为他准备了一个痰盂,父亲的大小便差不多就在那里进行。有天父亲的脚步慢了,还没到厕所,大便就哗啦啦拉进了裤子里。那次恰好我也在,在疾病面前的无力,在儿子面前丧失了尊严的父亲,这个以前哪怕见地板上掉了一根头发也要弯腰拾起的老头儿,黯然之中垂下了头,呜咽出声。

我忍不住轻声安慰父亲:“爸啊,没啥没啥,人患病了嘛,是靠人帮助才行。” 父亲摇摇头说:“我确实也不晓得,这个病把我拖成这个样子。”父亲又拉过我的手,语气诚恳地说:“你得给我向你妈转达,我谢谢她,她为我辛苦了!”我转身走向厨房,向母亲表达了父亲的感谢,母亲怔了怔后说:“这个老头儿真有病了, 一家人说这些客气话干啥呢。”

父亲和母亲,70岁以前常常也要为鸡毛蒜皮之事吵来吵去,有次为母亲在汤里多放了一勺盐,脾气暴躁的父亲居然做出了一个跳楼的姿势,把我母亲吓得双腿瘫软。我们老家有一句话说,少是夫妻老是伴儿,在父亲母亲的晚年岁月,这句老话得到了最好诠释。早在3年前,我以为父亲那一场大病撑不过去了,给他买了墓地,父亲态度坚决地要求,得把我母亲的墓放在一起。等父亲从医院出来后,我陪着他和母亲去买好的墓地看看,父亲笑了,他溜头问我母亲:“我们死了还在一起,你没意见吧?”母亲说:“我有啥子意见嘛,还不是听你的。”

前几天去朋友老刘家,老刘的父亲因为一场脑溢血成了植物人,躺在床上有6年多了。老刘说,病魔待父亲是残酷了一些,但每次回家还能看上一眼这个今生成为父亲的男人,心里也会好受一些。老刘还说,感觉父亲还是家里一棵顽强挺立的老树,今年春节,儿孙们回家,一声声亲热地喊着“曾祖父、爷爷、外公”时,虽然老头子没啥反映,但那一幕情景,让节日里的家,依然暖流漫溢。

疾病之中的亲人,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春意来自相守陪伴的不离不弃,来自一生一世的血脉相亲。

□李晓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