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校企合作难或将不再难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8年3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保障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校企合作难或将不再难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有媒体称,这按下了新时代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快进键。本市的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也遇到一些困惑。他们期待《办法》的实施能进一步扫清工作障碍,为更好培养新时代高素质职业人才保驾护航。

经验介绍:

校企共同培养 入学即入厂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是全国第一批学徒制试点专业。学校与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合作,于2014年设立首个学徒制班,共有34名学生。学生在入学前就与企业、学校签订三方合同,这意味着入学即入厂,每个学生都是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职工。

“在教学过程中,企业是全程参与的。”据专业老师高蓉介绍,入学前,北京地铁和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面试,合格后录入班里。之后,从课程设置、教学、毕业答辩、实习,北京地铁公司都会有指导老师一起跟踪教学。

李丽娟是首批学徒制班的学生,现在已经在北京地铁工作一年,目前是5号线东单站区站务员。“上学的时候,学校离地铁西小口站最近,学校会组织我们去车辆段参观体验。在地铁工作的老师会带我们去票亭,给我们讲怎么卖票,怎么补票,怎么换票箱,还可以实操。”李丽娟说:“这些实际操作的技能事先学会了,等我们走上岗位进入工作角色就特别容易。”

另外,学校里有实训室,老师会带领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训练。比如站台屏蔽门突然打不开了,会演练紧急打开屏蔽门的实操办法,还会分组进行火情演练,模拟火情发生后,值班站长岗位、综控室岗位、站务员岗位、票房岗位应该怎么做。“参加工作后,地铁站里也会进行火情演练,我发现跟在学校时的演练没有丝毫差别。”李丽娟从学校到实际工作岗位过渡得如此自然,得益于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这种现代学徒制模式。

陈奥琨是李丽娟的同班同学,目前在京港地铁4号线菜市口做站务员。他说,学校开设的课程都是对工作非常有利的,例如自动售票机的操作,之前在学校都学过。“参加工作后,带我的师傅就说,发现我什么都会操作。”

合作现状:

全国逾六成中职校开展订单式培养

目前,全国已组建1400多个职教集团,覆盖90%的高职和70%的中职学校,吸引约3万家企业参与。

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统计显示,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培养2016年已接近1000所,覆盖专业点近10000个,覆盖学生规模近70万人。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中职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全国六成以上学校开展了企业订单培养,四成毕业生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九成以上学校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全国66.5%的学校还聘用企业兼职教师,56.7%的学校支付兼职教师课酬,课酬年增长率达到13.2%。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表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办法》提出了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与2017年底出台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共同形成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向深入的政策“组合拳”。

实践困惑:

困惑:企业只管用人 不愿过多参与人才建设

对策:给予企业优惠 提升参与积极性

劲松职业高中副校长郭宏亮表示,学校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很多企业从经营管理的考虑不是特别积极,只知道使用人,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的政策要求、管理体系也不一样。学校和企业分别有各自的主管部门,有关要求不能按照统一标准来执行,学校无法要求企业,企业也没有依据必须和学校合作,造成的结果就是各自为战。

而且受到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学校能够给企业提供的利益很有限,而企业是讲求效益的,如果投入过多却获益较小,就不愿过多参与专业建设,所以深度的校企合作很难开展下去。

此外,目前职业教育领域虽然有职教协会,行业协会,但往往固守自己的阵地,缺乏相互配合的协作机制。

郭宏亮建议,政府应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细则,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比如规定企业每年必须承担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相关培训,同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或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积极性应该会相应提高。“现在很多企业对招工进来的人进行二次培训,既加大培训成本又缺乏系统性,为什么不把培训前移到学校阶段呢?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

他说,还应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一种由政府引导、行业协会组织进行、校企共同参与的三方联系的运行机制。行业协会一手牵企业,一手牵教育,积极引导校企联手,做好校企对接,共同前进。

困惑:教师“多干活” 拿不到相应报酬

对策:政策多给扶持 给予奖励绩效

据东城职业大学校长助理金焱介绍,学校近年来与十多家企业展开了多层次、深入的校企合作。第一种是开办了百胜、金鼎轩等多个学历定制班,企业把职工送到学校,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取得学历,提升综合素质,表现好的在未来升职加薪上可得到更多机会。第二种是开展非学历教育的校企合作,因为教师很多为“双师型”人才,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注册会计师、律师、插花师、企业培训师等,可以送教上门,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第三种是与培训型企业合作,比如2016年起学校与北京电商联盟共同成立商学院,为电商提供“学历+技能”的培训,培养互联网营销人才。

“我们属于成人高校,得到的专门政策支持较少,很多东西需要自己拓展,比如在基础设施投入、绩效管理等方面。”金焱说,受到绩效总数的限制,为校企合作工作付出较多的教师,学校却无法在绩效上予以奖励,时间久了难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办法》出台后,我们希望能够在硬件设施、资金、项目等方面得到扶持。”她透露,学校想与企业多做一点课题,比如产教融合、信息化平台建设等,让职工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同时最好能在绩效上体现出来,让教师“多干多得”,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聘、晋升上予以倾斜。

困惑:没有资格证书无法一线实习

对策: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创设环境

对于轨道交通专业,如何为学生增加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难题。“因为地铁专业比较特殊,如果没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学生就无法去一线岗位操作体验。”高蓉说。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与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合作,建立了实训基地,学生可以进行票务、安全门等相关设备的操作,这是全国首个轨道交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操经验。

本市规划:

三年内将建设百个工程师学院

市教委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本市职业院校历来重视校企合作,进行了深入积极的探索。

比如昌平职业学校与联想集团近年来开展了联想工程师学院的试点,引企入校,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从招生、教学方案制定、教师选配、教学设施设备和环境设置等方面全方位置入联想的人才培养理念,定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收到了良好效果。

目前,已有很多学校仿照这一模式进行试点,包括用友集团与商业学校建设的云财务会计师学院,丰台职业教育中心校与全聚德建设的全聚德厨师学院等。

今年,市教委职成处将力推工程师学院建设,计划3年内建立100个工程师学院(2018-2020年)。这些学院不一定照搬昌职模式,而是可以结合本校本企实际各具特色。目前已有十来家企业对这件事表示出兴趣,正在具体洽谈中。市教委将予以一定的财政经费支持,扶持这些工程师学院的发展。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大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市教委将在升学方面给予倾斜。今年的贯通培养项目特别设置了工程师学院贯通培养方向,考入工程师学院的学生可以学到本科,即走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之路,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更多可供选择的通道。学生通过转段考试进行升学,不参加普通高考,升本则通过专升本的考试渠道完成。

此外,市教委今年还计划成立两个职教集团:学前职业教育集团和文化艺术体育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将形成合力,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职业院校的含金量。

政策支持:

形成政策红利 破解运行难题

为了推进《办法》的实施,教育部表示将主动协调好经济、劳动、就业等领域,制定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的配套政策,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细化促进行业企业办学的具体政策,形成部门协调、部省协同、行业企业参与的政策红利,破解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顺畅、育人效果不明显等难题。

□本报记者 任洁 周美玉/文 任洁/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