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警犬训导师的养成之路
灵武风电场的“捕风人”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犬训导师的养成之路
——记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警犬工作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刘潇潇
 

“搜!”只听训导员发出指令,刚刚还在疯玩的警犬马上从兴奋中冷静下来,凑在铁栏杆外警惕地嗅来嗅去。突然,它的双耳竖起,脚步开始移动,并跟踪上一位看似无异的“乘客”。警犬跟着他走来走去直到他停住,最终悄悄地坐在他旁边。原来是“乘客”身上带着一瓶大约10毫升的汽油。“好狗,好狗。”训导员夸奖着,抛给它一只红色小球,警犬衔起小球开始玩耍。

这一幕发生在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警犬工作大队,而这位训导员便是警犬工作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刘潇潇。训犬之路的13年里,他不断钻研警犬技术、使用模式以及管理理念的创新,充分发挥警犬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构筑起一条坚实的首都公共交通安全“犬防”线。由于成绩突出,2018年2月,刘潇潇获得2017“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的荣誉称号。

从门外汉成长为专家

“平凡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刘潇潇经常这样鼓励自己。

“我们整天跟警犬摸爬滚打在一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就是我们警犬训导工作的真实写照。”谈起“与犬结缘”的历史,刘潇潇打开了话匣子。事情还要从2005年说起,当时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筹建警犬技术队伍,正在防暴大队工作的刘潇潇被选派去公安部警犬基地进行培训。可当时的他没有一点训犬经验,一切需要从零开始。

为了尽快提高训练水平,他不厌其烦地请教老师积累理论知识。为了和警犬搞好亲和关系,他总是天不亮就跑到犬舍,为新“战友”清扫犬舍、消毒、喂它吃饭。刚开始,刘潇潇摸不透警犬的心思,于是,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又掌握很多犬的肢体语言,随后他几乎搬到了犬舍住,每天陪新“战友”一起吃饭、聊天、游戏。很快,新“战友”开始认真听他说每一句话,仔细完成每一个命令。最终,他和“战友”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核,真正成为了公交总队的第一批警犬训导员。

“在训练场上,警犬是我的‘战友’,而在生活里,我更愿意把它当做自己的孩子。”刘潇潇说。

13年的警犬训导路,风里雨里,刘潇潇从未懈怠,一心扑在训练上。为了确保警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气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他在平时的训练中主动强化警犬的应对能力,无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他都会带犬训练,帮助警犬增强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此同时,刘潇潇在警犬技术上也不断努力,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专家。2008年,他顺利通过公安部考试,成为了一名警犬技术训导师。

好东西要和大家共享

刘潇潇并没有把身怀的绝技“藏”起来,而是无私地与大家分享,精心指导每名训导员。他利用业余时间精心整理,总结归纳,撰写了上万字的《警犬训练大纲》,其经验做法得到推广和应用。同时,市公安局还命名成立了“刘潇潇工作室”和“刘潇潇青年突击队”。每年,总队警犬基地都会有训导员来培训。作为教官,他常常和大家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训练心得,手把手地教授训犬技巧。用刘潇潇自己的话说就是“好东西要大家共享”。

一次,一名训导员找到刘潇潇说,自己的犬玩“拔河”游戏时,只玩一两下就没兴趣地走开了,怀疑是教授的方法有问题。刘潇潇仔细观看完该训导员的训练后坚定地说:“不是方法问题,是手法的问题。”说完,他又用相同的训练方法对这头警犬重复了一遍,警犬兴奋地与他游戏,还不时发出“呼呼”的急切叫声。演示完后,刘潇潇告诉那名训导员在口令、用力方向、力量的微小差别。果不其然,那名训导员重新进行操作后没有再出现原来的问题。

“训练的时候该用多大声,玩耍的时候该用多大劲,人会琢磨。犬也会想,人这么大声是不是生气了?这样是什么意思?这些都需要人和犬慢慢培养,试探到契合度非常好了,在训练和实战时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多年来,刘潇潇已经培训出数百名优秀的警犬训导员和警犬,越来越多的优秀训导员在“刘潇潇工作室”和“刘潇潇青年突击队”这个平台上起航成长。现在,这些训导员带着警犬正以每年两万余次的出警,运用最先进的警犬技术保卫着首都公交和群众出行的安全。

用心待犬做到“人犬合一”

在刘潇潇看来,警犬嗅觉灵敏、行动灵活、精力旺盛,能达到人所不能达到的,因而人犬之间最好的状态是“技能的延伸”。“要真正训出一头好用的犬,大概要两三年时间。最高境界就是‘人犬合一’。”刘潇潇认为,平时训练中,人和犬的状态会相互影响,出勤的时候,人更需要保持高度紧张,不断观察犬的反应。

在日常巡逻实战中,刘潇潇发现传统的警犬技术与当前公共交通防控体系不能完全吻合。于是,他挑选出5名优秀的训导员,开展了密集人群警犬搜索危险物品等多项技术可行性研究。“警犬训练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神奇,都是通过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训练和反复训练形成的记忆。”刘潇潇说,比如搜爆犬不仅要能够搜出爆炸物,还要对黑火药的制造原料镁粉、木炭、硝氨、铜丝等都做出示警反应。

作为研究课题组小组长,刘潇潇积极联系,从公安部警犬基地请来专家给予技术指导,并带领课题组开展了近一年的封闭训练。他们“与犬共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训练效果稳步提高。此后,他带领课题组成员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战斗力,并在实战中取得了突出成效,1头警犬还被公安部评为部级功勋犬。在2016年公安部重点科研项目评审中,“密集人群危险物品搜索研究”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创新了警犬技术使用模式,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高度评价。

在刘潇潇看来,警犬训练其实门槛不高,经过三个月封闭训练以后,几乎人人都能上手。但这份工作又“道行很深”,要了解犬的生理、心理,涉及到训练、饲养、繁育、卫生防疫等各学科知识,需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在实践中。

一次,有头警犬得了皮肤病,总是坐卧不安。刘潇潇主动查找书籍,为犬打针、涂药、剪毛。每当警犬感冒、肠胃不舒服、打疫苗这些日常的琐事,他都亲力亲为。

面对成绩,刘潇潇觉得这是全体战友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他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所有的带犬民警在工作中都没有想过要把这些奖项作为最终目标,而是怀着对公安事业的忠诚和对警犬技术的热爱,在训练中不断探索,努力带出优秀警犬,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刘潇潇说,“人的一生会拥有许多美好,而警犬的一生,只有你。你有多爱它,它就有多爱你,要用心待犬。”

□本报记者 闫长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