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巷道深处“掘进”青春
带出优秀安全检查队的女队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巷道深处“掘进”青春
——记全国技术能手、首钢矿业公司杏山铁矿台车司机于连有
 

十年摸爬滚打,十年苦练钻研,从一名对地采和台车一无所知的高校毕业生,到“全国技术能手”,32岁的他说出了自己的秘诀:“比别人多做一点,比昨天的自己多前进哪怕一小步,都是成长的累积。”首钢矿业公司杏山铁矿青年台车司机于连有,就是跟着巷道掘进的方向和步伐,不断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井下与岩层作伴的地采青年

于连有现担任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杏山铁矿开拓作业区281掘进台车机长。可十年之前,他还只是一名从唐山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在杏山铁矿开拓作业区作业的一名普通地采工人。

“那时,杏山铁矿正处在露天转地下开采基建期,工人们每天需要深入几百米深的井下,与潮湿的岩层为伍。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矿山人的不易。”那时候现场的环境很差,每天衣服都会被井下的淋水浸透,于连有身边很多一起来的同学、同事都打起了退堂鼓,选择了离开,可于连有坚持了下来。

“不管选择哪个职业,都注定会历经艰辛与磨难。这里也许能有更多成长的机会,再说找份工作不容易,哪怕只是为父母安心也要咬牙坚持下来。”于是,于连有每天穿着雨衣,抱着钻头,同工友们一起去井下负45米水平至负75米水平下沿及主斜坡道的锚杆孔工作,上井后,他身上的衣服如同塑料一样硬。

2010年,矿里正式引进281掘进台车设备,于连有正式成为台车司机。他迫不及待地向厂家要来随车附带的说明书和图纸,自己花钱复印了一份。然而,设备的复杂程度以他当时的经验和能力很难弄明白,仅台车上的一个液压系统就能把他为难得满头大汗。每天下班回到宿舍,他都会上网向全国知名论坛协会的资深设备人员虚心求教。

然而,理论学习毕竟是纸上谈兵。于连有一个班下来只能完成七八个穿孔作业任务,而且穿孔质量很差,经常把两个相邻孔打穿,有时还会将钻杆卡住无法拔出,根本完不成生产任务,成了台车司机中的“落后分子”。为了追上其他人,下班后,他就晚上井1个小时,跟其他班组的同事“偷师学艺”,下白班时,他就到井上的训练场地独自练习对孔。有次他上的是下午四点班,可在零点下班时为了向零点班的师傅请教一个问题,以至于忘记了时间,没赶上升井的最后一班车,就不得不从负75米水平沿着主斜坡道走回了井上。经过无数次测量、调整、操作,他逐渐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穿孔方法,形成了肌肉记忆,穿孔效率也逐步提升,达到一个班能完成一个作业面56个孔的水平,提效达七八倍,合格率近100%,技术水平在同岗位中位居前列。

用青春献礼掘进巷道的“拼命三郎”

同年,24岁的于连有成为281掘进台车机长,开始管理281台车。于连有表示,作为台车机长,要付出更多。每当设备有故障时,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有一次,于连有在回家路上接到车间电话,281台车行走过程中突然没有了动作,发动机部位出现异响。已到小区楼下的他,匆匆给妻子打了电话后就立马回到矿里组织抢修。由于设备停在巷道内,无法将其拆除移动,于连有就躺到车底,将手伸进不足10厘米的地方拆卸部件,整个小臂被接头、铁板蹭出了十几条伤痕。拆完之后,他用双手托起40公斤的行走泵长达两个小时,配合修理工进行修理,整个过程历经10个小时。上井后,他给家里回电话报了平安,就坐在电脑前进行总结。等同事给他买来饭菜,看到的是一张趴在电脑桌上疲惫的脸。

走上设备技术管理岗位后,于连有逐渐认识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新和拼搏为企业分忧。2015年以来,钢铁和矿山行业遭遇了历史上的“严冬期”,面对铁矿石价格下滑给矿山生产经营带来的冲击,降低成本消耗迫在眉睫。作为机长,于连有积极与车间同事沟通研究备件国产化工作。那一年,他完成国产化项目27项,节省备件成本30余万元。另外,他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工作,对可以修复的备件不许交旧,全年修复液压主泵、凿岩机托板、靠帮角油缸等11项,节省成本10余万元。

摘取全国大赛桂冠的首矿追梦人

2016年,于连有接到参加同年度“鞍矿杯”全国冶金矿山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参加全国行业的技能竞赛,这样的机会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并不多,也有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我是拼尽所有的力气在打这场比赛,包括赛前的选拔阶段、训练阶段,真是全身心地投入。”赛前训练是在三伏天,于连有每天早早把设备摆放好,把每次点检和穿孔练习都当作是正式比赛。“这个孔碰壁了。”“这个孔推进梁角度大了。”每一次训练,他都将过程中的不足记录下来,哪个方位的大臂应该摆到什么位置,推进梁的角度是多少,前顶盘离架子距离多少,他都能随口说出。

于连有在练习中发现,对螺栓的点检失误率比较高,为了准确找出故障点,他准备了一个录音笔,把用点检锤敲击的正常声音和故障螺丝不同程度松动的声音全部录下来然后反复听,形成声音记忆。为提高比赛作业效率,他在训练的模具上挂了一个铃铛,每次碰壁铃铛都会响,有失误时他就把动作反复操练十几次。为了应付比赛中可能出现恶劣天气的情况,不管阴天下雨还是烈日高照,于连有都坚持不懈进行训练。当宣布第一名是自己的那一刻,于连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又问身边的人:“刚才是说第一名是我吗?”当众人把目光汇聚到他身上时,他才相信是拿下了281平巷掘进台车司机桂冠,荣膺“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能手”。2017年,他又光荣成为“全国技术能手”。

杏山铁矿机动科内燃专业员、2016年“鞍矿杯”全国冶金矿山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裁判白宝刚评价于连有:“他肯学,工作认真,任劳任怨,技术上能独当一面,是一把好手。能取得冠军,跟他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有次训练,我看见别人都在避暑,而他还在毒阳下坚持训练,任凭汗水湿透衣背,他夺冠理所应当。”

“十年青春,我把梦想托付给地采,献给了台车,但成绩只代表过去,我还要走向更深更坚实的巷道,走向更远更美好的未来。”于连有说。

□本报记者 赵思远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